[实用新型]地下室地坪防渗漏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89641.5 | 申请日: | 202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1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结;张瑞;朱一帆;张力;陈茂赟;徐凯;邓平;邹辉鑫;刘阿龙;季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3/10;E03F3/04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地坪 渗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地坪防渗漏结构,包括素土,所述素土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第一刚性防水层、级配碎石疏水层、第二刚性防水层和面层,所述级配碎石疏水层内架设有用于防止级配碎石疏水层碎石挤密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由若干支撑板构成,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供级配碎石疏水层中部分碎石容置的容置槽,若干所述支撑板顶部均与第二刚性防水层底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底部均与第一刚性防水层顶面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室面层受外界载荷冲击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易导致输水层碎石挤密进而引起地下室渗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防渗漏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地坪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多数建筑均修建了地下室,随着地下室修筑面积的不断增大和深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地下室修筑时对防渗漏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主要是为了防止地下水和滞留水渗入室内,影响室内的正常使用,而在实际的软地地基地下室结构底板施工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底板开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地下室结构使用功能,当地下室面层承受车辆荷载或软地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易造成疏水层碎石挤密及面层下陷开裂等问题,进而引起地下室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地坪防渗漏结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面层受外界载荷冲击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易导致输水层碎石挤密进而引起地下室渗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地坪防渗漏结构,包括素土,所述素土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第一刚性防水层、级配碎石疏水层、第二刚性防水层和面层,所述级配碎石疏水层内架设有用于防止级配碎石疏水层碎石挤密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由若干支撑板构成,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供级配碎石疏水层中部分碎石容置的容置槽,若干所述支撑板顶部均与第二刚性防水层底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底部均与第一刚性防水层顶面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素土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第一刚性防水层、级配碎石疏水层、第二刚性防水层和面层,通过第一刚性防水层和第二刚性防水层的设置能够承受大量载荷冲击,避免面层下陷开裂导致防渗漏功能降低,同时第一刚性防水层的设置还能避免出现软地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上述技术中支撑层由若干支撑板构成,相邻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供级配碎石疏水层中碎石容置的容置槽,同时每个支撑板顶部均与第二刚性防水层底面连接,每个支撑板底部均与第一刚性防水层顶面连接,通过若干组支撑板的设置使得在面层受到外界大量载荷冲击时第一刚性防水层和第二刚性防水层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或断裂或开裂的现象,进而避免素土层和面层受影响开裂而导致防渗漏功能失效,当外界载荷冲击面层该冲击力会通过面层作用在第二刚性防水层上,又因为支撑板的设置使得该作用力会部分引导至第一刚性防水层上,通过疏导和分散载荷冲击力来避免出现级配碎石疏水层中的碎石挤密或面层下陷的问题,同时通过上述技术中若干组支撑板的间隔设置使得在承受外界载荷冲击时级配碎石疏水层中的碎石不会挤密在一起,进而避免级配碎石疏水层中间隙变大导致水分的渗漏;上述技术中若干支撑板可由钢筋连接而成,使得在其中一块支撑板承受高额载荷时能够引导和分散部分作用力至相邻支撑板上;上述技术中的级配碎石疏水层为现有技术,因此对其成分构成和作用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刚性防水层由若干第一混凝土底板构成,所述第一混凝土底板径向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状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混凝土底板左侧壁上均纵向开设有插槽,每个所述第一混凝土底板右侧壁上均纵向开设有插块,每个所述第一混凝土底板左侧壁均与各自相邻的第一混凝土底板右侧壁贴合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混凝土底板上的插块均与相邻第一混凝土底板上的插槽插接配合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板与若干第一混凝土底板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所述支撑板底部均与第一混凝土底板顶面连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896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味料生产用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灌注桩后注浆工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