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源自给-深度脱氮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77472.3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27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房杰君;丁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鼎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业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4 | 代理人: | 陈俊 |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源 自给 深度 生活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源自给‑深度脱氮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有格栅、沉淀池、氮生物滤池与磷生物滤池,沉淀池上部通过第一污水泵连接氮生物滤池入口,沉淀池底部通过第二污水泵连接有电化学反应池,电化学反应池出口连接磷生物滤池入口;氮生物滤池出口连接有第一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泵出口分别连接氮生物滤池与磷生物滤池的入口;磷生物滤池出口连接有第二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出口作为污水排出口、同时分别连接至氮生物滤池与磷生物滤池的入口;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光伏电源,光伏电源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所有设备提供电能;该系统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脱氮除磷效率较高、运营维护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源自给-深度脱氮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一个高能耗过程,吨水电耗大约为2.7度电,运维费用较高,如何提高污水处理能源自给率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
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较差,无法使污水达标排放。同时,为了较好的脱氮,生物滤池一般会设置曝气系统,曝气过程消耗大量的电能,使污水处理电耗高居不下。另外,由于微生物大量的生长,往往会造成生物滤池的堵塞,需要定期翻砂清理,大大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
污水除磷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难度较大的环节之一,为了节省能耗,提高除磷效率,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聚焦在厌氧除磷技术,但是目前的大多研究主要停滞于科学试验,还未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源自给-深度脱氮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脱氮除磷效率较高、运营维护简单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源自给-深度脱氮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有格栅、沉淀池、氮生物滤池与磷生物滤池,沉淀池上部通过第一污水泵连接氮生物滤池入口,沉淀池底部通过第二污水泵连接有电化学反应池,电化学反应池出口连接磷生物滤池入口;第二污水泵与电化学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一流量控制计;
氮生物滤池出口连接有第一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泵出口分别连接氮生物滤池与磷生物滤池的入口;第一循环水泵与氮生物滤池入口之间设有第二流量控制计;
磷生物滤池出口连接有第二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出口作为污水排出口、同时分别连接至氮生物滤池与磷生物滤池的入口;第二循环水泵与氮生物滤池入口之间设有第三流量控制计;
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光伏电源,光伏电源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所有设备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氮生物滤池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均匀布水器、氮生物滤层、第一承托层与第一集水池,第一均匀布水器与氮生物滤层为间隔设置,氮生物滤池竖直穿设有将集水池与大气连通的透气管;第一集水池外部设有抽风机,抽风机通过排风管与第一集水池连通,第一集水池内部设有第一液位控制器与第二液位控制器,第一液位控制器与抽风机相连,控制抽风机的运行;第二液位控制器与第一循环水泵相连、控制第一循环水泵的运行,调节第一承托层与第一集水池内水面的高度10-60cm,氮生物滤池污水回流比为100%-600%。
进一步的,所述磷生物滤池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磷生物滤层、第二承托层与第二集水池,磷生物滤层上部埋设有第二均匀布水器,磷生物滤层内竖直埋设有正电极与负电极,正、负电极分别连接至电流控制器;第二集水池内部设有第二液位控制器,第二液位控制器与第二循环水泵相连、控制第二循环水泵的运行,调节第二承托层与第二集水池内水面的高度,磷生物滤池污水回流比为50%-500%。
进一步的,所述电化学反应池设有阴、阳电极以及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均匀布水器与氮生物滤层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鼎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鼎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77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泥水界面仪的水路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摇臂落料冲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