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穿孔快速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75165.1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0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巍;吴军;吴志华;杨彬;胡言颂;杨灿;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38;E21D1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营 地铁 盾构 隧道 管片 穿孔 快速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穿孔快速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具有锚栓孔且能覆盖隧道管片被击穿的孔洞的钢板,在钢板面向孔洞的一侧设有橡胶密封垫圈,钢板通过锚栓与隧道管片固定,在钢板对应孔洞的区域设有注胶孔,并在注胶孔上安装黄油嘴及止水针头,所述止水针头与灌胶机连接,并通过灌胶机和止水针头向孔洞内注入刚性环氧树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及操作方便,且可多次重复使用,快速封堵装置安装后固定于盾构管片被击穿孔洞表面上,覆盖孔洞快速封堵,防止管片壁后水、砂通过击穿孔洞发生喷涌,简单实用且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营地铁线路应急抢险处置施工,特别设计一种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击穿孔的应急抢险快速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及轨道交通的发展持续不断扩张,各类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密集,很多建筑工地都紧邻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红线甚至越过保护线施工,同时随着地铁建设的如火如荼,城市轨道交通网星罗棋布、交织如网,在建地铁线路上穿或下穿既有地铁线也都非常常见。城市基础建设给城市带来市容市貌改变、市民出行便利的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各类紧邻地铁线工程的施工对运营地铁线路的安全也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尤其是紧邻运营地铁线路的桩基工程、勘探工程、降水井施工,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运营地铁隧道管片被建筑工地的钻杆或锚杆击穿的事件,同时伴随着隧道内被击穿部位涌水涌砂的险情,对隧道内的既有设备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地铁停运,同时涌水涌砂会造成水土流失,对隧道结构本身也会造成严重危害,极有可能造成隧道沉降、地表塌陷,后果不可估量。
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应当及时进行应急抢险处置,快速封堵被击穿的孔洞,防止水砂喷涌带来的后续灾害。以往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通常采用塞棉絮、木楔,配合引流的方式临时处理,减少壁后土体流失速率,当列车当天停运后在管片壁后注水泥浆-水玻璃双液浆的方法对壁后土体进行止水、加固处理。但是这种临时处置措施非常简陋,木楔、棉絮等很有可能被隧道水土压力冲开,险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风险不可预控。因此,在此种情形下,迫切需要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防喷涌装置,确保被击穿隧道的应急抢险处置效果及当天地铁的安全运营,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同时该装置加工简单、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风险可控的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穿孔快速封堵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穿孔快速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具有锚栓孔且能覆盖隧道管片被击穿的孔洞的钢板,在钢板面向孔洞的一侧设有橡胶密封垫圈,钢板通过锚栓与隧道管片固定,在钢板对应孔洞的区域设有注胶孔,并在注胶孔上安装黄油嘴及止水针头,所述止水针头与灌胶机连接,并通过灌胶机和止水针头向孔洞内注入刚性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钢板为方形钢板,在方形钢板边缘的位置设有一圈锚栓孔,并通过多个锚栓固定安装隧道管片被击穿的孔洞处的结构混凝土面上。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密封垫圈位于锚栓与孔洞边缘之间,其厚度为2.5~3.5mm,宽度为9~11mm。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注胶孔设有四个,横向和纵向均按照间距140~160mm分布,每个注胶孔带有内螺纹接口,分别安装黄油嘴和止水针头。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钢板远离孔洞的背面设有防腐防火层。
本实用新型在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击穿后,用锚栓将方形钢板、橡胶密封垫圈与混凝土密贴,解决涌水涌砂问题,通过注胶孔注入刚性环氧树脂,达到封堵水源,防止喷涌的目的。该装置一方面可以在最短时间解决运营地铁隧道发生的险情,避免对既有设备设施、人员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在后期进行结构壁后注浆加固完成后,方形钢板也容易拆除,拆除后对孔洞进行永久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75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视场角电动车前大灯配光光学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铝厂用大型引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