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68524.0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91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平;梁新亚;安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0 | 分类号: | B05B7/00;C02F7/00;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曾国辉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体 底泥轻 扰动 喷头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的其中一端设有一个进水口,喷头本体与进水口相对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喷头本体内侧设有激荡腔体,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激荡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激荡腔体包括一个反射面,所述进水口与激荡腔体连通的一端开口正对反射面。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可以用于对水底的底泥上浮水进行轻扰动,并同步进行曝气,从而有利于水体底泥磷污染的治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
背景技术
湖泊底泥与上覆水之间的界面水都不同程度的处于低溶解氧状态,也就是说湖泊底泥和界面水基本都处于厌氧环境,研究表明,溶解氧对于底泥释磷影响较大,底泥中的磷的解吸释放速率,在厌氧状态下要比好氧状态下高约5倍,而且在好氧环境下,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通常高于+200mV,呈现出强氧化性,磷的解吸释放速率减低,而在厌氧环境下,底泥的氧化还原点位通常低于-100mV,呈现出还原性,Fe离子会在厌氧环境下还原成铁,从而将磷酸离子释放到上覆水中。
基于上述原理,通过在上覆水和底泥界面处进行扰动并进行富氧曝气,可以有效治理湖泊底泥磷污染的问题,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于底泥和上覆水界面处进行扰动和曝气的喷头结构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的其中一端设有一个进水口,喷头本体与进水口相对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喷头本体内侧设有激荡腔体,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激荡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激荡腔体包括一个反射面,所述进水口与激荡腔体连通的一端开口正对反射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出水口呈圆周阵列排布在喷头本体表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轴线方向平行。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进水口连通至激荡腔体过程中,其内径逐渐减小。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口连通至激荡腔体过程中,其内径逐渐减小。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反射面与进水口的轴线方向垂直。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激荡腔体还包括一个激振面,所述激振面与反射面平行且正对设置,进水口与激荡腔体连通的一端开口位于激振面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该喷头用于对水体底泥的上覆水进行轻扰动,同时进行曝气,从而促使水体底泥部分呈现好氧环境,有利于水体底泥磷污染的治理,喷头采用一个进水口进水,进水在激荡腔体内通过经过反射面反射后,水体中的气泡会破碎成为更小的气泡,从而使曝气时的气泡均匀,曝气后水体底泥的好氧环境可以响度持续更久;
(2)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的出水口,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设置两个,多个出水口可以降低出水的流速,从而实现更加缓慢的出水曝气,避免出水曝气对水体底泥的环境造成破坏;
(3)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底泥轻扰动用喷头还对进水口对应的进水管道腔体进行优化改进,采用内径逐渐减小的进水腔体,可以让进水的流速逐渐提高,从而增强进水在反射面上的撞击速度,进一步使进水中的曝气气泡更小,气泡更小的情况下,气泡在水中的保持时间会更久,从而底泥的好氧环境的保持时间更长,而出水口对应的出水管道腔体进行优化,采用由内而外内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则可以使曝气出水流失逐渐降低,从而使曝气的过程相对更加平缓,对水体底泥的破坏更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685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