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及含有其的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33462.X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63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模;汪翔;薄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汇龙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2 | 分类号: | H02G9/02;H02G3/30;E02D2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孟鹏超 |
地址: | 5512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配式 电缆沟 含有 墙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及含有其的墙体,属于新型装配式电缆沟技术领域。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包括:直线段,直线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直线立柱一,直线立柱一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一;转角段,转角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直线立柱二以及多个平行布置的转角立柱,直线立柱二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二;转角段的直线立柱二以及转角立柱分别与对应的直线立柱一连接;设备基础段,设备基础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设备基础立柱一以及多个平行布置的设备基础立柱二;设备基础立柱一和设备基础立柱二分别与对应的直线立柱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装配式电缆沟便于施工安装并且结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装配式电缆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及含有其的墙体。
背景技术
电缆沟及设备基础是敷设电缆的专用构筑物,目前电缆沟及设备基础多采用土建方式,工程效率低,施工时间较长,对于细节处理较麻烦,常常存在返工延长交工的情况。常规电缆沟及设备基础建设过程是通过砖砌方式和混凝土钢筋浇灌方式,下部墙体砌砖,通过钢筋建模浇灌混凝土,一期混凝土凝固后安装角铁和槽钢,二期混凝土凝固后拆模,进行电缆沟内侧抹灰,安装电缆支架及接地扁铁。常规方式下,支模、拆模、混凝土浇灌等流程,存在操作工艺要求高、工程效率低下、耗时长、人力多等诸多问题和弊端。因此,常常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其次,砖砌电缆沟的维护性较差,经常出现倾斜、倒塌、变形等质量问题;对于混凝土钢筋浇灌方式,支模比较困难,电缆沟及设备基础表面难以保证平整光滑,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多处会破损难以修复。常规方式弊端总结如下:施工资源耗费较多;施工时间长;施工效率低;电缆沟质量效果较差;维护维修困难等。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沟难以实现快速、高效地对电缆沟进行搭建,电缆沟在搭设后不易于对电缆沟进行拆装与维修。由此,亟需一种能够可靠的对电缆进行敷设且易于拆装的新型装配式电缆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拆装且结构稳定的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另外,还提供一种墙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包括:
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直线立柱一,所述直线立柱一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一;
转角段,所述转角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直线立柱二以及多个平行布置的转角立柱,所述直线立柱二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二;所述转角段的直线立柱二以及转角立柱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直线立柱一连接;
设备基础段,所述设备基础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设备基础立柱一以及多个平行布置的设备基础立柱二;所述设备基础立柱一和所述设备基础立柱二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直线立柱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直线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直线立柱一,所述转角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直线立柱二以及多个平行布置的转角立柱,所述设备基础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设备基础立柱一以及多个平行布置的设备基础立柱二,使得新型装配式电缆沟的结构简单,便于新型装配式电缆沟的拆卸与安装,有利于提高新型装配式电缆沟在拆装以及维修时的工作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直线立柱一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一,所述直线立柱二上设有多个电缆支架二,便于电缆的放置,有利于提高新型装配式电缆沟的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装配式电缆沟还包括:
过渡放置段,所述过渡放置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过渡段立柱,所述过渡段立柱与任意一个直线段的直线立柱一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过渡段立柱与任意一个直线段的直线立柱一连接,便于新型装配式电缆沟从宽变窄或从窄变宽,有利于提高新型装配式电缆沟的实用性;另外,过渡放置段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过渡段立柱,便于连接所述过渡放置段与所述直线段,有利于提高新型装配式电缆沟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汇龙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汇龙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34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