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加固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30816.5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7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方汉林;方汉波;方钟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茂建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加固 支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支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加固支撑机构,包括沿桥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辅助支撑组件,用于连接多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所采用的连接件,任一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撑柱,用于固定两根所述支撑柱所采用的夹体,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支撑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桥梁长度方向平行粘接的两块横向碳纤维板,垂直于所述横向碳纤维板设置的多块纵向碳纤维板,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一螺栓将所述横向碳纤维板二次固定在桥梁上,所述纵向碳纤维板通过第二螺栓将所述横向碳纤维板二次固定在桥梁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桥梁采用单支座支撑易产生单侧倾覆的风险,稳定性弱,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支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加固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悬索桥、斜拉桥)四种基本体系,城市多为独柱墩桥梁,独柱墩桥梁的底部占用土地少、整体结构美观,因而广泛应用于城市立交桥、城市高架桥以及高速公路的匝道桥上。
但是,现有的独柱墩桥梁桥墩处一般采用单支座支承,采用单支座会造成桥梁在桥面承载过载时,易产生单侧倾覆风险,相较于其他结构的桥梁,稳定性较弱,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桥梁加固支撑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桥梁采用单支座支撑易产生单侧倾覆的风险,稳定性弱,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加固支撑机构,包括沿桥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辅助支撑组件,用于连接多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所采用的连接件,任一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撑柱,用于固定两根所述支撑柱所采用的夹体,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支撑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桥梁长度方向平行粘接的两块横向碳纤维板,垂直于所述横向碳纤维板设置的多块纵向碳纤维板,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一螺栓将所述横向碳纤维板二次固定在桥梁上,所述纵向碳纤维板通过第二螺栓将所述横向碳纤维板二次固定在桥梁上。
进一步,所述夹体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固定部、主夹持部、第三固定部、第二夹持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夹体包括正对设置的两块前侧夹体和后侧夹体,用于将所述前侧夹体和后侧夹体锁紧所采用的多组锁紧机构,所述前侧夹体的中部设置有前侧第一半腔,所述前侧夹体上设置有前侧第二半腔和前侧第三半腔,所述前侧第二半腔和前侧第三半腔分别靠近所述前侧夹体的两端设置;所述后侧夹体上正对所述前侧第一半腔、前侧第二半腔和前侧第三半腔分别设置有后侧第一半腔、后侧第二半腔和后侧第三半腔,所述前侧夹体和后侧夹体合拢后,所述前侧第一半腔与后侧第一半腔形成所述主夹持部,所述前侧第二半腔与后侧第二半腔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前侧第三半腔与后侧第三半腔形成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主夹持部用于夹持桥墩,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支撑柱。
进一步,所述前侧夹体上设置有多个前侧内螺纹孔,所述后侧夹体上正对所述前侧内螺纹孔设置有后侧内螺纹孔;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帽,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前侧内螺纹孔和后侧内螺纹孔,所述锁紧螺帽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栓。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基座。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块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多块顶部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茂建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茂建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0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