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用旁通阀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23651.9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1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邵海波;李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纽吉尔汽车排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2;F16K31/52;F16K31/60;F02B37/1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奇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73 | 代理人: | 李铭 |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器用 旁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涡轮增压器用旁通阀结构,包括外壳、摇臂板,所述外壳内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一侧设置有阀片,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安装环,所述阀片一侧两端均设置有导轨,且所述安装环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板,一根所述导轨穿过一个所述固定板,通过偏转摇臂板带动轴二转动,进而带动偏转杆转动,从而带动轴一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凸移动,从而带动阀片利用两根导轨与两个固定板配合,以使阀片相对安装环以及排气口垂直移动来打开排气口,从而以使阀片四周受到的废气压力较为平均,进而降低阀片抖动的几率,同时通过两根导轨与固定板的配合连接,从而避免了阀片转动的情况,进而可有效延长阀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涡轮增压器用旁通阀结构。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内燃机运作所产生的废气通过同轴的两个叶轮组成的结构驱动的空气压缩机。与机械增压器功能相似,两者都可增加进入内燃机或锅炉的空气流量,从而提升燃烧效率。常见用于汽车引擎中,透过利用排出废气的热量及流量。而带旁通阀的涡轮增压器结构简单、可靠有效,所以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带旁通阀的涡轮增压器,设计涡轮增压器旁通阀,主要是由于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废气排出的力量来驱动,当压气机出口压力过高时,旁通阀会自动打开,使一部分排气不经过涡轮直接进入排气管,增压器转速降低,压气机出口压力下降,达到既改善低速性能,又避免高速工况时气缸爆发压力过高和增压器超速的目的。
但现有技术中带有旁通阀执行器的涡轮增压器,其工作原理为执行器驱动摇臂板带动发片翻转使得旁通口打开排气,因此阀片打开时,其姿态为偏转状态,进而以使封门两侧出气量不均匀,因此当发动机为脉冲排气时,容易引起阀片抖动,同时现有的阀片一般均通过其中心的安装柱与摇臂板连,进而在其抖动时容易导致自身旋转,进而容易导致阀体连接件磨损加剧或断裂,为此,我们提出涡轮增压器用旁通阀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涡轮增压器用旁通阀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涡轮增压器用旁通阀结构,包括外壳、摇臂板,所述外壳内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一侧设置有阀片,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安装环,所述阀片一侧两端均设置有导轨,且所述安装环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板,一根所述导轨穿过一个所述固定板,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联动机构,偏转所述摇臂板并利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阀片相对所述安装环垂直移动打开,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偏转摇臂板带动轴二转动,进而带动偏转杆转动,从而带动轴一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凸移动,从而带动阀片利用两根导轨与两个固定板配合,以使阀片相对安装环以及排气口垂直移动来打开排气口,从而以使阀片四周受到的废气压力较为平均,进而降低阀片抖动的几率,同时通过两根导轨与固定板的配合连接,从而避免了阀片转动的情况,进而可有效延长阀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阀片一侧的安装凸,所述安装凸上设置有轴一,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轴二,所述轴二上设置有偏转杆,所述偏转杆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轴一穿过所述滑动槽,且所述轴二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并与所述摇臂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内壁上设置空心柱,所述轴二一端位于所述空心柱内并相对其转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一侧采用斜面设计。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外壳内壁采用可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偏转摇臂板带动轴二转动,进而带动偏转杆转动,从而带动轴一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凸移动,从而带动阀片利用两根导轨与两个固定板配合,以使阀片相对安装环以及排气口垂直移动来打开排气口,从而以使阀片四周受到的废气压力较为平均,进而降低阀片抖动的几率,同时通过两根导轨与固定板的配合连接,从而避免了阀片转动的情况,进而可有效延长阀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纽吉尔汽车排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纽吉尔汽车排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23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