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摘蒜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20044.7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60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崔爱花;白志刚;刘帅;胡启星;孙巨龙;杜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1/00 | 分类号: | A01D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33210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蒜薹 | ||
本实用新公开了一种简易摘蒜薹器,所述摘蒜薹器包括手柄、操作杆,所述手柄与操作杆处于同一水平方向,所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末端且垂直于操作杆位置设有刀片,所述刀片由尖三角面和长方形状两部分组成,所述刀片外围均有锋利刀刃;老人、小孩均可使用,适应群体广;使用轻简、方便,可操作性强;省工、省时,工作效率高;采摘的蒜薹外观齐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摘蒜薹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个体经营及田块大小、地势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在采摘蒜薹时主要靠人工采摘,一般的方法是左手抓住总苞处,右手抓在蒜薹顶叶叶鞘的出口处,双手均匀用力向斜上方缓缓抽拔即可抽出,对于较难抽的蒜苔,向下抓一叶片带一叶鞘抽拔出来,也可以用手或夹子在假茎基部使薹受伤或夹断,再抽薹;还有一种方法是针刺法即用竹筷一头削成锥形,左手扶住蒜薹基部,右手拿筷在离地面5-7厘米的假茎处刺断蒜苔,再把蒜苔慢慢抽拔出来。或者还有用针顺着假茎划破叶鞘,然后抽出蒜苔。
以上方法费工、费时,劳作效率低,蒜薹易断,商品性差。目前,现有的设备存在造价高、构造复杂、不轻简等缺点,因此,需要一种简易摘蒜薹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简易摘蒜薹器,结构简单,使用轻简、方便,可操作性强,工作效率高,提高了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摘蒜薹器,所述摘蒜薹器包括手柄、操作杆,所述手柄与操作杆处于同一水平方向,所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末端且垂直于操作杆位置设有刀片,所述刀片由尖三角面和长方形状两部分组成,所述刀片外围均有锋利刀刃。
优选的,所述的手柄呈圆柱形,且所述手柄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操作杆呈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表面靠近刀片的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侧一端设有转轴,所述刀片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操作杆处于收纳槽位置的外侧滑动有防护套,所述操作杆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防护套内侧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刀片通过转轴与收纳槽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处于刀片的一侧垂直连接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靠近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末端与操作杆末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老人、小孩均可使用,适应群体广;使用轻简、方便,可操作性强;省工,省时,工作效率高;采摘的蒜薹外观齐整。
2、通过设置的刀片可以收纳,防止刀片不小心伤到人,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简易摘蒜薹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简易摘蒜薹器的防护套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简易摘蒜薹器的刀片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简易摘蒜薹器的刀片收起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柄、2-操作杆、3-刀片、4-防护套、5-转轴、6 -挡块、7-凸块、8-弹簧、9-滑槽、10-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未经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20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翻边异型槽钢剪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六孔板环式转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