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81868.4 | 申请日: | 2022-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9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D5/34 | 分类号: | F22D5/34;F22D11/02;F22D1/5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宋攀 |
| 地址: | 27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给水 再循环 保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给水再循环管路上的电动截止阀、减压组件、给水再循环阀、手动截止阀,以及控制器、设置在除氧器水箱上用于测量水箱压力值的压力测量装置,电动截止阀位于给水再循环管路靠近给水泵的一侧,通过设置减压组件,能够利用减压组件减小给水再循环阀的阀前压力,从而减轻冲刷程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检修维护频次、确保严密性、降低泄漏量,通过使减压组件包括可调式减压阀,使控制器与可调式减压阀及压力测量装置电连接,还能够根据水箱压力值实时控制可调式减压阀的减压比例,从而在保证再循环水动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水再循环阀的前后压差,显著提升机组运行时的经济性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给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厂采用的给水泵均为高温高压多级离心泵,为了保证给水泵的正常启停,设计了再循环管路,该管路一般从给水泵出口引出,经给水再循环阀后返回至除氧器,该管路的主要作用在于:(1)在给水泵启动前,通过接通再循环管路实现灌泵;(2)在需求量骤减时,通过接通再循环管路实现分流,逐步降低给水泵的流量,避免因流量突变造成给水泵损坏。
由于给水泵侧的水压高,而除氧器侧的水压低,给水再循环阀两侧的压差非常大,当匹配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时,该压差可达25MPa以上,受机组负荷及电网波动的影响,给水泵的启停及流量调整非常频繁,导致再循环管路频繁通断,给水再循环阀受到冲刷的频次高、强度大,极易因阀芯磨损产生泄漏,检修维护的成本高,出现较大泄漏时还需要临时停机进行更换,并且,该泄漏还会增大给水泵的耗电(耗汽)量,增加机组煤耗,对于600MW等级的机组,给水再循环阀每泄漏10%的给水流量,机组煤耗升高约0.6g/(kW•h),严重影响机组运行时的经济性及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冲刷程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检修维护频次、确保严密性、降低泄漏量的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该系统能够显著提升机组运行时的经济性及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给水再循环管路上的电动截止阀、给水再循环阀、手动截止阀,所述电动截止阀位于所述给水再循环管路靠近给水泵的一侧;
所述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还包括减压组件、压力测量装置、控制器,所述减压组件设置在所述给水再循环管路上,所述减压组件位于所述电动截止阀与所述给水再循环阀之间,所述减压组件包括可调式减压阀,所述压力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除氧器的水箱上,所述压力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水箱的压力值,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可调式减压阀及所述压力测量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值控制所述可调式减压阀的减压比例。
优选地,所述减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截止阀和可调式减压阀之间的比例式减压阀,所述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比例为3:1。
优选地,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水箱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值为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平均值。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水箱与所述给水再循环管路的连接口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沿所述连接口的轴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地,所述给水再循环阀保护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给水再循环管路上的减温器,所述减温器设置在所述电动截止阀与所述减压组件之间,所述减温器用于控制经过所述减温器的再循环水的温度。
进一步优选地,该温度控制在85℃~100℃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减温器为混合式减温器或表面式减温器,在所述减温器为混合式减温器时,沿所述减温器混入再循环水的冷却水还能够改善所述给水再循环管路的流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减温器的进水口与凝结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冷却水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81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