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内部通道结构的液冷基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76493.2 | 申请日: | 2022-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94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严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来德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韬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5 | 代理人: | 王元腾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内部 通道 结构 液冷基板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内部通道结构的液冷基板,属于传热学技术领域,通过在基板主体内直接加工出带开口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设置有若干条,且若干条液冷通道相互连通;并在液冷通道的开口上密封设置好接头,在多余的开口处设置上堵头,以使基板主体内构建出一个可以液冷循环散热的回路;液冷回路可直接使用液冷介质,减少不同材料间的接触热阻,散热性能得到极大提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铜管散热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液冷基板散热能力的技术效果;达到提高液冷基板散热能力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热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内部通道结构的液冷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5G,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半导体芯片功率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其单位面积下的热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从而对相应的散热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内快速有效的将热源产生的热量排出,保证电子元器件在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是目前散热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液冷基板,一般采用铜管弯曲出相应的形状嵌入到铝板或铜板上;再将热源模块通过导热硅脂和螺栓固定在液冷基板上。本质上,此种液冷基板散热能力有限,随着热源功率密度的增加,散热性能下降;有些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热能的持续集聚,最终会导致元器件受损。
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铜管散热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内部通道结构的液冷基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铜管散热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液冷基板散热能力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内部通道结构的液冷基板,所述液冷基板包括:基板主体,所述基板主体包括:基材体,所述基材体为一块体;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设置在基材体内,且所述液冷通道相对于基材体至少具有一个和外接连通的开口;其中,所述液冷通道设置有若干条,若干条液冷通道相互连通为一体;接头,所述接头至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通道的开口上,通过接头和若干条液冷通道构成一个液冷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基材体的上下两面面积大于基材体的侧面面积,且所述液冷通道的开口均设置在所述基材体的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通道相对于基材体为单开口样式。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通道相对于基材体为一直线样式。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主体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设置在液冷通道的开口上,通过堵头使得液冷通道的端部密封;其中,所述堵头设置有N个,所述接头设置有M个,若干条液冷通道的总开口数量为Z个;N+M=Z,N、M以及Z均为正整数。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通道分为:第一液冷通道,所述第一液冷通道间隔分设为两组或多组,所述第一液冷通道的开口连接所述接头;第二液冷通道,所述第二液冷通道连通间隔分设的两组或多组第一液冷通道;且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开口连接所述堵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液冷通道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第二液冷通道之间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液冷通道内加工设置有微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微结构形状具体为片状、块状、翅状或螺旋状。
作为优选,所述基材体的材质具体为紫铜、无氧铜、超级铜或铜铝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来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来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76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超大表比面积传热功能的液冷基板
- 下一篇:一种防异物气体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