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63777.8 | 申请日: | 202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4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房国宁;刘振宇;曹巍林;赵亮;潘浩;高洪波;李悦;陈凯旋;勾彦龙;赵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陈晶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前滑柱 转向 安装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属于整车装配技术领域。解决了前滑柱与转向节装配困难的问题。它包括包括长压板、C型卡爪和反推组件,所述转向节的侧端对称安装两个装配耳,所述长压板安装在两个装配耳间隙内,所述反推组件安装在C型卡爪上,所述C型卡爪C型开口端卡合安装在两个装配耳之间,所述转向节与前滑柱通过反长压板、C型卡爪和反推组件配合安装,所述反推组件包括反推螺杆,所述反推螺杆螺纹安装在C型卡爪上。它主要用于乘用车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整车装配共涉及七个工位,其中悬架工位装配过程中,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在安装的过程中装配困难,前滑柱与转向节二者属于过盈配合,且过盈量较大,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专用工装,目前已有的专用工装都是将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孔对齐找正,然后进行间隙配合安装,没有过盈受力的情况,目前有部分产品由于结构优化,将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孔之间设计为过盈配合,因此在装配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安装力,因此,产生了二者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以解决了前滑柱与转向节装配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包括长压板、C型卡爪和反推组件,所述转向节的侧端对称安装两个装配耳,所述长压板安装在两个装配耳间隙内,所述反推组件安装在C型卡爪上,所述C型卡爪C型开口端卡合安装在两个装配耳之间,所述转向节通过长压板、C型卡爪和反推组件配合与前滑柱安装。
更进一步的,所述反推组件包括反推螺杆,所述反推螺杆螺纹安装在C型卡爪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装配耳的中心位置设有螺栓孔,所述反推螺杆与螺栓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反推螺杆与螺栓孔采用相反旋向螺纹。
更进一步的,所述长压板纵向安装在两个装配耳的间隙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C型卡爪横向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反推螺杆远离长压板的一端设有旋拧扳手。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与前滑柱间隙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长压板位于安装孔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长压板、C型卡爪以及反推螺杆的配合,能够使转向节的两个装配耳之间的间距扩大,进而转向节与前滑柱安装孔的间隙增大,由过盈配合变为间隙装配,从而本实用新型具备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与转向耳连接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前滑柱与转向节安装机构与转向耳连接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C型卡爪与反推螺杆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节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节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节与长压板连接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节与长压板连接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63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