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硝铵废水预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61139.2 | 申请日: | 2022-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78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权;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吕玲 |
| 地址: | 62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预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硝铵废水预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中和器、捕集器、中和尾气水冷器、放空管、水槽、水泵、水冷器、PH调节的静态混合器、二号工艺水冷器、冷冻水螺杆机组、原液槽、原液泵和循环泵;其中,为了降低工艺冷凝液中氨氮和硝酸铵含量,在中和器与中和尾气水冷器之间设置一捕集器;针对pH波动上了pH在线调节装置,并设计了加酸加氨系统加氨水调节系统来分别调节,夏季时温度气温高,增加了制冷机组水冷系统,用循环冷冻水去冷却硝铵废水,将硝铵工艺废水降至25~30℃的最佳指标范围内。该装置能以较低成本连续处理硝酸铵中和尾气,稳定硝酸铵工艺废水的各项指标参数,保证后续废水处理装置的最佳工况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硝铵废水预处理装置,属于硝酸铵生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硝酸铵生产废水的处理大多是采用电渗析或反渗透技术处理。这两种处理技术对硝酸铵工艺废水的pH值、电导率(主要由游离氨、氨氮、硝酸铵含量或硝酸含量有关)、工艺废水温度等指标有一定要求。现有的中和硝酸铵生产装置有通过纯氨气与硝酸反应生产的,也有通过含氨的尾气与硝酸反应生产的,其中有很多硝酸铵厂是配套三聚氰胺装置回收含氨尾气的,硝酸铵装置的中和尾气和蒸发浓缩硝酸铵时的二次蒸汽经冷凝后成为工艺冷凝液。而中和尾气中有氨氮和硝酸铵进入工艺蒸汽中,经冷凝后进入工艺冷凝液中,这些含氨氮和硝酸铵的工艺废水少部分作为中和反应降温水回收,大部分则需要经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其中用于处理三聚氰胺尾气的中和工艺装置工艺废水相对于纯氨制造硝酸铵的硝铵废水,存在着以下问题:一、废水氨氮和硝酸铵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电导率平时处于2000~8000us/cm,硝酸根:1000~5000PPm,氨氮:500~2000PPm。二、而且三聚氰胺装置来的尾气流量不稳定,造成中和工艺冷凝液中氨氮和硝酸铵含量不稳定,当三聚氰胺尾气流量升高时,造成中和尾气中游离氨大增,使后续尾气冷凝后呈碱性,而当三聚氰胺尾气流量降低时,又有过量的硝酸溢出,到后续冷却后与碱性的冷凝液中游离氨反应生成硝酸铵。三、同时由于三聚氰胺尾气流量波动大,造成中和尾气夹带液滴严重,从而影响硝酸铵工艺废水中氨氮、硝酸铵、硝酸根含量高,PH值波动范围大,如果不进行预处理,直接送下游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将严重影响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如直接采用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等方法都将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废水处理效果差,甚至不能处理,而且对其自动化程度影响大,不利于操作和维护。
针对此类问题,需对含氨气进行常压中和装置的进行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硝铵废水预处理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含氨尾气处理的中和尾气预处理,可以大幅降低中和工艺冷凝液的电导率(即降低其游离氨、氨氮和硝酸铵含量)、稳定pH值并稳定工艺冷凝液温度。
为了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硝铵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中和器、捕集器、中和尾气水冷器、放空管、水槽、水泵、水冷器、PH调节的静态混合器、二号工艺水冷器、冷冻水螺杆机组、原液槽、原液泵和循环泵;其中,在中和器与中和尾气水冷器之间设置一捕集器,中和器的工艺尾气进入捕集器底部,捕集器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中和尾气水冷器连接;中和尾气水冷器的的出口分别与放空管和水槽连通;水槽的水通过水泵进入水冷器,再依次进入PH调节的静态混合器和二号工艺水冷器;二号工艺水冷器分别与冷冻水螺杆机组和原液槽连接,原液槽的原液通过原液泵被送到后续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做进一步处理,冷冻水螺杆机组与二号工艺水冷器通过循环泵循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611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