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极片快速冲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49857.8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70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袁景;李泉辉;吴铭堃;黄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合南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28/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上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88 | 代理人: | 张果果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快速 冲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切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快速冲模装置,其包括冲模底座和冲模底板,冲模底座一侧架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设有冲模气缸和冲模刀头,冲模刀头由冲模气缸驱动沿垂直冲模底座方向升降,冲模底座另一侧设有X‑Y平台,X‑Y平台的Y轴导轨固定在冲模底座上并延伸至龙门架下方,X‑Y平台的X轴导轨通过冲模固定板滑动连接在Y轴导轨上并延伸至冲模刀头下方,冲模底板滑动连接在X轴导轨上,冲模底板上表面阵列分布有多个型槽,冲模底板与冲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定位每列型槽的第一定位机构,冲模固定板与冲模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定位每行型槽的第二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切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快速冲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模装置,通常包括冲模底座和带型槽的冲模底板,所述冲模底座上架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设有冲模气缸和冲模刀头,冲模刀头由冲模气缸驱动沿垂直冲模底座方向升降,所述冲模底座上设有导轨,冲模底板通过导轨可移动到冲模刀头正下方。对整块极片冲切时,通过手工推动冲模底板,带动放置在冲模底板型槽上的整块极片沿导轨移动至冲模刀头正下方,之后通过冲模气缸带动冲模刀头垂直下降进行冲模,冲切成大小规模一样的取样极片;然而,由于缺乏对冲模底板移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每次冲模都要重新调整冲模底板位置,而且每次冲模之间的极片间距没法固定和控制,还需要肉眼观察需要预留的边角料,不仅存在定位困难,冲模速度慢,生产效率低,而且冲模极片间距不可控,边角料浪费多,从而导致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具有定位机构,可进行多位置定位,以便快速冲模和节省材料的锂电池极片快速冲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极片快速冲模装置,其包括冲模底座和冲模底板,所述冲模底座一侧架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设有冲模气缸和冲模刀头,冲模刀头由冲模气缸驱动沿垂直冲模底座方向升降,所述冲模底座另一侧设有X-Y平台,X-Y平台的Y轴导轨固定在冲模底座上并延伸至龙门架下方,X-Y平台的X轴导轨通过冲模固定板滑动连接在Y轴导轨上并延伸至冲模刀头下方,所述冲模底板滑动连接在X轴导轨上,冲模底板上表面阵列分布有多个型槽,冲模底板与冲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定位每列型槽的第一定位机构,冲模固定板与冲模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定位每行型槽的第二定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压条、第一凸轮和第一缓冲组件,第一压条固定在冲模固定板上并沿X向延伸,第一压条上沿X轴方向分布有用于定位每列型槽的多个第一定位槽,第一凸轮通过第一缓冲组件安装在冲模底板一侧且选择性嵌置在第一定位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导向轴和第一弹簧,第一导向轴的一端固定在冲模底板一侧,第一导向轴的另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的第一导向孔内,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冲模底板一侧和第一安装板内侧,第一凸轮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冲模底板一侧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压条、第二凸轮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二压条固定在冲模底座上并沿Y向延伸,第二压条上沿Y轴方向分布有用于定位每行型槽的多个第二定位槽,第二凸轮通过第二缓冲组件安装在冲模固定板一端且选择性嵌置在第二定位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导向轴和第二弹簧,第二导向轴的一端固定在冲模固定板一端,第二导向轴的另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的第二导向孔内,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冲模固定板一端和第二安装板内侧,第二凸轮安装在第二安装板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向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冲模固定板一端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冲模底板一侧设有操作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合南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合南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498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双模腔的眼镜框注塑模具
- 下一篇:汽车天窗自动防夹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