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34299.8 | 申请日: | 2022-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54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回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65/02 | 分类号: | B62D65/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总装 支架 安装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包括车身主体结构,还包括总装支架,所述总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通过连接件与车身主体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安装车身零部件;所述总装支架上设有定位翻边,使得总装支架随连接件旋转时,定位翻边能够抵靠在所述车身主体结构的端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总装支架存在装配效率低和开发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所以整车的减重降本增效愈发显得重要。众所周知,车身零部件分为焊接件和总装件。车身的总装件的主要作用是将车身以外的零件连接到车身主体结构上,所以总装件在安装时的定位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车身总装件通常用的定位方式是开设两个及以上定位孔,且最少有一个主定位孔和一个次定位孔来实现安装定位的目的。但采用定位孔定位的方式,存在装配效率低和模具开发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总装支架存在装配效率低和开发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包括车身主体结构,还包括总装支架,所述总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通过连接件与车身主体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安装车身零部件;
所述总装支架上设有定位翻边,使得总装支架随连接件旋转时,定位翻边能够抵靠在所述车身主体结构的端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总装支架上设置定位翻边,替代传统总装支架采用至少两个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固有模式,当总装支架装配在车身主体结构上,打紧连接件时,总装支架会随着连接件旋转,使得定位翻边抵靠在车身主体结构的端部,即可实现总装支架的精准定位,避免了采用多个定位孔进行定位,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且还避免了冲压工艺流程,节约了线上工作操作时间和流程,提升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总装支架为Z字形构造,下平面上设有一个所述的第一安装点,上平面上设有所述的第二安装点,中间为连接部,下平面的端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的定位翻边。
优选的,下平面与所述定位翻边通过弧形部连接,所述弧形部的内圆角半径r为1.5mm,所述弧形部的弧度R为π/2,所述定位翻边到所述车身主体结构端部的距离L1为2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点到第二安装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2为44mm,所述第一安装点到车身主体结构的端部的距离L3为24mm。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总装支架采用黑漆件、镀锌件或防锈蚀金属件制成。
优选的,所述车身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车身线束、空滤器和高温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总装支架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总装支架上设置定位翻边,当总装支架的第一安装点通过连接件安装在车身主体结构上打紧连接件时,总装支架会随连接件一起发生旋转,使得定位翻边能够抵靠在车身主体结构的端部,对总装支架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了总装支架的精准定位,满足了总装支架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提升了装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34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包装用的扶持送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竹加工用竹节去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