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16027.5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4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伶;高欣;林鹏程;王环珊;侯淼淼;赵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3/00;A01K63/04;A01K63/06;C02F9/10;C02F1/32;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环境 鱼类 早期 资源 孵育 装置 | ||
1.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育池(1)、蓄水池(2)和消毒池(3),所述蓄水池(2)位于孵育池(1)和消毒池(3)之间并分别与孵育池(1)和消毒池(3)连通,所述孵育池(1)内等距分布有呈横向设置的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所述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上嵌合安装有呈等距分布的插板(7)上,所述插板(7)上等距开设有第一圆孔(8),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三隔板(6)远离蓄水池(2)的一侧以及第二隔板(5)靠近蓄水池(2)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圆孔(9),所述第一圆孔(8)和第二圆孔(9)外侧均覆盖有纱网(10),所述孵育池(1)靠近蓄水池(2)一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3)和蓄水池(2)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13),所述蓄水池(2)远离消毒池(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水管(14),所述进水管(11)与第二水管(14)之间连接有第三水管(15),所述出水管(12)远离孵育池(1)的一侧设有第四水管(16),所述第三水管(15)和第四水管(16)之间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第五水管(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3)、第二水管(14)、第四水管(16)和第五水管(17)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第三水管(15)上设有循环水泵和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4)前后两侧的下部均设有聚乙烯网片(18),所述聚乙烯网片(18)设置于距离孵育池(1)内部底端两厘米处,所述聚乙烯网片(18)的网眼直径小于鱼卵卵径,所述孵育池(1)底部设有架空层(19),所述架空层(19)上放置有标记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3)的内侧壁上对分布有紫外线消毒灯(21),所述消毒池(3)内侧底端设有为紫外线消毒灯(21)供电的电池盒组件(22),所述消毒池(3)顶端设有盖板(23),所述盖板(23)顶端设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自然环境的鱼类早期资源孵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的内侧壁上设有加热棒(24)、充氧棒(25)、温度计(26)和溶氧仪(27),所述蓄水池(2)为开口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160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