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手机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01321.9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7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恩松;钟新港;张元茂;成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江科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9F9/33;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516211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手机 显示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手机显示模组,包括OLED显示模组主体和自动DC调光机构,OLED显示模组主体包括有阴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阳极和底基,且自动DC调光机构包括有手机DC模块、变压器和定时控制器,同时手机DC模块和阴极、阳极电性连接,整个发光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时长后,定时控制器启动变压器对手机DC模块输出的电流电压进行变压,从而可利用变压实现自动DC调光,定时自动降低发光亮度,进而可有效的防止手机长期处于亮度很高的状态,以此可有效的预防现有的OLED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长出现烧屏的问题,大大减缓烧屏现象,实现OLED显示模组的改进,提升显示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手机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手机屏幕也称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及色彩,荧幕尺寸依荧幕对角线计算,通常以英寸作单位,指荧幕对角的长度,屏幕材质引随着手机彩屏的逐渐普遍,手机屏幕的材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且按屏幕的材质来分,目前智能手机主流的屏幕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LCD,另一种是OLED。
同时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的节省耗电量,OLED的缺陷也是明显而且致命的,LCD屏幕是无机材料,它的老化速度相对于有机材料的OLED要慢得多,因此OLED有机材料的寿命是不如LCD的,而且更为致命的是,OLED由于每个像素点是自发光,而不是LCD那样整块全部亮,这就会导致OLED每个像素点工作的时间不一样,有的像素点显示蓝色的时间长,那么它的蓝色衰减就会比其他像素点多,以后显示蓝色就会越来越淡,所以OLED非常容易发生一个现象就是烧屏,但是目前无相关预防技术导致其现象得不到缓解,同时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组合式手机显示模组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手机显示模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手机显示模组,包括OLED显示模组主体和自动DC调光机构,所述OLED显示模组主体包括有阴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阳极和底基,且自动DC调光机构包括有手机DC模块、变压器和定时控制器,同时手机DC模块和阴极、阳极电性连接,与此同时变压器和手机DC模块、定时控制器均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阴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阳极和底基从内至外依次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均采用有机分子定制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发光时,阴极、阳极结合手机DC模块形成一个驱动电场,并通过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进行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后实现发光,而整个发光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时长后,定时控制器启动变压器对手机DC模块输出的电流电压进行变压,从而可利用变压实现自动DC调光,定时自动降低发光亮度,进而可有效的防止手机长期处于亮度很高的状态,以此可有效的预防现有的OLED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长出现烧屏的问题,大大减缓烧屏现象,实现OLED显示模组的改进,延长OLED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提升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立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OLED显示模组主体俯视立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江科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江科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01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