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99941.3 | 申请日: | 202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60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何茜茜;杨卫波;李星;孙倩云;孙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30;F24T10/1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许婉静 |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纤维 混凝土 能量 | ||
1.一种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和设置在桩体(1)内部的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包括外螺旋管(3)、内螺旋管(4)和保温管(5),所述外螺旋管(3)和所述内螺旋管(4)通过螺旋管连接件(6)固定在所述桩体(1)的内部,所述保温管(5)放置在所述外螺旋管(3)和所述内螺旋管(4)的中心,所述保温管(5)底部通过底部接头(7)与所述外螺旋管(3)和内螺旋管(4)焊接,所述保温管(5)顶部与出口通道(10)焊接,所述外螺旋管(3)和所述内螺旋管(4)顶部通过顶部接头(8)与进口通道(9)焊接,所述进口通道(9)与机组循环水进口管道连接,所述出口通道(10)与机组循环水出口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连接件(6)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且均匀布置在所述桩体(1)内部,各所述螺旋管连接件(6)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外螺旋管(3)和所述内螺旋管(4)贯穿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接头(7)包括底部主管(71)、底部第一支管(72)和底部第二支管(73),所述底部主管(71)套设在所述保温管(5)上,所述底部第一支管(72)和所述底部第二支管(73)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底部主管(71)上,所述底部第一支管(72)另一端与所述外螺旋管(3)连接,所述底部第二支管(73)另一端与所述内螺旋管(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接头(8)包括顶部主管(81)、顶部第一支管(82)和顶部第二支管(83),所述顶部第一支管(82)的一端与所述外螺旋管(3)焊接,所述顶部第二支管(83)的一端与所述内螺旋管(4)焊接,所述顶部第一支管(82)和所述顶部第二支管(83)的另一端焊接连接在所述顶部主管(81)上,所述顶部主管(81)远离所述顶部第一支管(82)和所述顶部第二支管(83)的一端与所述进口通道(9)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管(3)和所述内螺旋管(4)为非等径螺旋形,且所述外螺旋管(3)与所述内螺旋管(4)的线圈位置水平方向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管(3)的直径为250mm,所述内螺旋管(4)的直径为200mm,且所述外螺旋管(3)与内螺旋管(4)之间的间距为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管(3)与所述内螺旋管(4)采用铝合金复合管,并在外层包裹PE塑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5)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双螺旋波纹管,且管道内壁涂有陶瓷纤维制成的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连接件(6)采用PE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999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光温室自升旋转交叉轨道运输车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烟气治理脱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