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矿电机车辅助爬坡与辅助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95675.7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0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柳彦虎;马应成;何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C3/02 | 分类号: | B61C3/02;B60L7/10;B6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矿 机车 辅助 爬坡 制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矿电机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矿电机车辅助爬坡与辅助制动装置,包括锂电池组、驱动组件和轨道组件,当工矿电机车爬坡运行时,锂电池组给驱动组件供电使工矿电机车在轨道组件上爬坡,当工矿电机车下坡运行时,工矿电机车通过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给锂电池组进行充电;其有益效果为:能有效提高爬坡能力,采用爬坡、制动辅助装置后,当工矿电机车牵引负载车辆爬坡时,该辅助装置自动开启工作模式,工矿电机车由原来单一的“轮轨驱动”模式变为“轮轨驱动”+“齿轨驱动”的双驱动模式,“齿轨驱动”模式的介入,可额外增加机车的10%的牵引力,减轻了“轮轨驱动”的负担,有效消除打滑现象,提升了爬坡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矿电机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矿电机车辅助爬坡与辅助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盾构机作为掘进设备,而工矿电机车作为盾构机的后配套设备,与渣土车、管片车、砂浆车、载人车构成运输列车,运送渣土、管片、砂浆和施工人员等。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增加运输能力,工矿电机车驱动功率越来越大(可达264kW),粘着重量越来越大(可达50t),现场施工坡度也越来越大(极限坡度可达50‰)。这些极限施工环境也给工矿电机车带来了上坡时爬坡能力不足和下坡时制动效果差的不利后果。尤其在钢轨轨面潮湿或有油污、树叶、害虫等杂质的情况下,轮轨之间的黏着状况很容易破坏、摩擦力大大降低,从而产生车轮空转打滑和闸瓦抱死车轮后溜车的严重后果,造成极大行车风险,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现有技术中,针对由于轮轨之间黏着状况提前破坏而导致的上坡爬坡能力不足和下坡制动能力不足的问题,施工现场的解决办法往往有:①增加牵引电机功率,同时增加机车的自重;②给工矿电机车添加撒砂装置,大大增加了设备的购置成本;③在轨面上涂抹防滑材料形成防滑层的方法。同时,由于上坡时的打滑和下坡时的溜车现象,减小了施工效率,增加了维修时间,因打滑与溜车造成了车轮和轨道的剧烈磨损,从而增加了更换车轮和轨道的维修成本。
因此,如何提高工矿电机车上坡时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制动能力是地下工程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矿电机车辅助爬坡与辅助制动车牵引负载车辆大坡道爬坡或者大坡道下坡时,该装置工作,故该装置可同时实现辅助爬坡与辅助制动功能,在提高爬坡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性,做到“一机两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矿电机车辅助爬坡与辅助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组10、驱动组件20和轨道组件30,当工矿电机车爬坡运行时,锂电池组10给驱动组件20供电使工矿电机车在轨道组件30上爬坡,当工矿电机车下坡运行时,工矿电机车通过轨道组件30和驱动组件20给锂电池组10进行充电。
所述锂电池组10为动力源,固定在工矿电机车的车体上,其电压等级为DC48V。
所述驱动组件20由电机21、减速机22、驱动齿轮23、轴端挡圈24、螺钉25和安装架26组成,所述电机21固定在减速机22的外壳上,动力由电机21输出至减速机22,所述减速机2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3,所述驱动齿轮23由轴端挡圈24 和螺钉25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减速机22的侧面固定有安装架26,所述安装架26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工矿电机车的车体上。
所述电机21水平布置,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与减速机22的输出轴平行,所述电机21的电压等级为DC48V。
所述轨道组件30主要由齿条31、齿条支撑板32、连接板33、钢轨34、枕木35 和铰制孔用螺栓36组成,所述齿条支撑板32通过连接板33固定在钢轨34上,所述齿条支撑板32上通过铰制孔用螺栓36连接有齿条31,所述齿条31与驱动齿轮23通过啮合连接。
所述齿条支撑板32上设有固定齿条31的通孔3201,所述通孔3201的直径与铰制孔用螺栓36的杆部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95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绝缘电缆料护套挤出的上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芯片侧面缺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