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油罐液位测量装置及液位测量装置的导轮支撑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78321.1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28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峰;许克新;高静;黄海龙;葛烨;彭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48 | 分类号: | B65D90/4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罐 测量 装置 导轮 支撑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原油罐内原油液位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原油罐内原油液位的装置,尤其涉及原油罐液位测量装置及液位测量装置的导轮支撑单元,导轮支撑单元包括穿绳密封组件,还包括用于以轴线竖直的姿态连接到原油罐的加药口上的罐体连接套,罐体连接套内设有加药通道,密封穿绳组件可拆连接在加药通道的顶端;导轮支撑单元还包括导轮架、偏置于罐体连接套的径向一侧的用于支撑导轮架的轮架支撑座;导轮架沿水平摆动轴线铰接在轮架支撑座上以在加药时朝着背向罐体连接套的一侧摆动,轮架支撑座与导轮架之间设有摆动定位结构,摆动定位结构用于限制导轮架的摆动,能够解决加药口上方设置导轮会影响用桶加药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原油罐内原油液位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原油罐内原油液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发过程中,天然气气井采出的油、水混合物通常需要于原油罐中进行静置分离,下层的水从出液口管中排入污水池,原油不断地在原油罐内聚集,随着油、水混合物的不断采出,原油罐中的原油越来越多,为保障生产的安全正常运行,需要实时了解原油罐中液位,掌握罐中的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现有的原油罐一般为钢罐,由罐体、进液口、出液口、放空口、加药口、安全阀出口等组成,平常储液时,放空口上的阀门打开,原油罐内呈常压状态,当需要把原油放出原油罐时,关闭放空口的阀门,使天然气充入原油罐内,使原油罐的压力升高,打开出液口阀门,原油液体通过管道流出,装车拉到联合站处理。由于原油罐不透明,为检测罐体内部的原油液位,一般将在罐体上安装液位计。现有的一种液位计为透明玻璃管状,管壁上设有刻度,液位计沿竖向设置在原油罐的外部,并通过管道与原油罐连通,罐体中的原油进入到液位计中,由于液位计与原油罐中的压力一致,液位计中的原油液位即为罐体中的原油液位,但是原油下降时会粘挂在液位计的玻璃管壁上,影响后续的液位观测。现有的另外一种液位计为超声波液位计,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时,将超声液位计安装在罐体上,并使超声液位计的探头伸入罐体中,由探头发出高频率脉冲声波,利用回声原理测出罐体内的原油液位,但是由于原油罐中充斥着含甲烷等各种气体及油、水混合物,会影响声波的传递,进而影响超声波液位计的检测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授权公告为CN201837437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液位计,该液位计包括设置在罐体中、漂浮在原油液面上的浮漂(即上述文献中的浮标),罐体的外部设有两个导轮,浮漂上连有铁氟龙线,铁氟龙线穿过罐体并搭在两导轮上,铁氟龙线穿出罐体的端部连有配重块,浮漂的质量大于配重块的质量,罐体中液体液位改变时,浮漂会上下浮动,浮漂上下浮动时会带动配重块下降或上升,罐体的外部设有刻度,配重块下降或上升指示出罐体内液体液位的变化。但是对于原油罐来说,铁氟龙线与罐体之间并未设置密封结构,向罐体内部充入的天然气时会出现泄漏的现象,影响罐体的加压和作业安全性。
为解决密封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7703306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油罐外的液位测量装置,该液位测量装置包括罐体连接套(即CN207703306U中的接头),罐体连接套水平延伸,罐体连接套的左侧安装在罐体上开设的安装口处,罐体连接套的右端连接穿绳密封组件,穿绳密封组件包括堵头主体(即CN207703306U中的连接管),堵头主体水平延伸,堵头主体的右端插装有压帽,压帽与堵头主体之间压装有密封结构(即CN207703306U中的密封盘根),罐体连接套、堵头主体、密封结构及压帽均设有穿孔,供与浮漂连接的传动绳穿过。
虽然上述的液位测量装置能够实现传动绳与罐体之间的密封,避免气体泄漏,但是整体为水平布置,而罐体连接套的穿孔的孔径较小,因此传动绳与罐体连接套之间无法设置换向结构,传动绳会直接与罐体连接套接触并依靠罐体连接套进行换向。浮漂上下浮动过程中,传动绳与罐体连接套之间不断摩擦,不仅会影响液位的测量精度,还会导致传动绳的损耗较快,使用寿命较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78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电容器生产用半成品膜切割装置
- 下一篇:智慧箱泵一体化供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