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线性燃烧器的转角引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60464.X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2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星;王鑫伟;李锋;王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森热能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L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所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3 | 代理人: | 孙兵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线性 燃烧 转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线性燃烧器的转角引风结构,包括:在线性燃烧器的拐角处设有从上表面向下内凹的凹坑,在凹坑的外边角处设有侧向进风口;引风装置,其包括集风罩和导风罩,所述集风罩位于助燃风道和护火板的外侧,所述集风罩的开口朝向过程风的进风方向,所述导风罩连接在所述集风罩与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侧向进风口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引风装置将部分过程风引入到燃烧器拐角处,确保有足量助燃风参与助燃,实现燃料的充分完全燃烧,大大降低了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碳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线性燃烧器的转角引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燃烧器燃烧尾气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在线性燃烧器的拐角处受空间分布限制,助燃风孔无法像平直区域那样均匀分布,在拐角处会产生不完全燃烧问题,造成一氧化碳排放升高,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性燃烧器的转角引风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线性燃烧器的转角引风结构,线性燃烧器包括转角型子模块,所述转角型子模块上设有燃气孔和助燃风孔,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下方设有用于提供助燃风的助燃风道,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上方两侧设有护火板;
所述转角引风结构包括:
在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拐角处设有从上表面向下内凹的凹坑,在凹坑的外边角处设有侧向进风口;
引风装置,其包括集风罩和导风罩,所述集风罩位于助燃风道和护火板的外侧,所述集风罩的开口朝向过程风的进风方向,所述导风罩连接在所述集风罩与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侧向进风口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引风装置将部分过程风引入到燃烧器拐角处,确保有足量助燃风参与助燃,实现燃料的充分完全燃烧,大大降低了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集风罩包括上挡板和从上挡板边部向下延伸的侧挡板。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有效汇集过程风。
进一步地,所述集风罩连接在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拐角外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精简结构,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上方封闭且具有与所述集风罩相连通的下开口和与所述凹坑侧向进风口相连接的侧向导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内的导风槽从远离侧向导风口的一端向近侧向导风口一端逐渐加深。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过程风导流顺畅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型子模块的凹坑侧壁具有从底部向开口外扩的斜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最大化增加助燃风出风面积,提高出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线性燃烧器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角引风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是转角型子模块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是引风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森热能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德森热能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60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含有杂质的泥浆型屏蔽电泵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