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监管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45873.2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20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顾雯雯;肖昀;孙勇;赵辉;王丹;胡松明;葛大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00;B66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查俊奎;奚铭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监管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监管控制系统,包括轿厢监管单元、处理器单元和监控平台;轿厢监管单元包括人数识别模块、载重测量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均与处理器单元通信连接;处理器单元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人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轿厢内的人数;载重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轿厢的实际载重;视频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轿厢内的视频信息;处理器单元,用于接收人数识别模块、载重测量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的数据,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执行相应操作;监控平台,用于通过与处理器单元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传输,实现电梯远程监管控制;本实用新型集数据采集、运行监控和远程维护于一体,有效实现了对在用电梯维护监管的科学性与强制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监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化及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电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现已在百姓生活、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电梯伤人事件的频繁发生,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效率已成为社会的聚焦点。据资料表明,在各类电梯事故中有90%是由于维修保养不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而目前我国电梯维保行业由于竞争激烈,在维保技术人员数量较少且仍旧采用传统“注重过程”的维保模式下,普遍存在着作业流程不规范、维保人员从业短缺等问题,不仅导致维保效率低下且维修保养质量也是令人堪忧,进而直接影响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将电梯保养效果作为出发点,运用科学保养模式,确保能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并有效维护已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维保时普遍存在的保养项目不全面与故障维修不及时问题,本实用新型集数据采集、运行监控和远程维护于一体,有效实现了对在用电梯维护监管的科学性与强制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监管控制系统,包括轿厢监管单元、处理器单元和监控平台;轿厢监管单元包括人数识别模块、载重测量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所述人数识别模块、载重测量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均与处理器单元通信连接;处理器单元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所述人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轿厢内的人数;所述载重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轿厢的实际载重;所述视频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轿厢内的视频信息;所述处理器单元,用于接收人数识别模块、载重测量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的数据,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执行相应操作;所述监控平台,用于通过与处理器单元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传输,实现电梯远程监管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轿厢监管单元用于对轿厢运行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在处理器单元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后及时执行相应操作实现对电梯的运行监控,监控平台与处理器单元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传输,实现电梯远程监管控制,从而本实用新型运用科学保养模式,能够确保能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并有效维护。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以小区为例,各电梯轿厢处均设有轿厢监管单元和处理器单元,监控平台设置在小区的监控室内;监控平台采用多线程处理技术,可同时与多个处理器单元连接,从而可以利用监控平台与多个处理器单元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传输,实现一个监控平台对多个电梯远程监管控制。其中,视频采集模块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图像特定细节识别技术,后在处理器单元内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当检测到危险因素时,可及时进行报警并将图像信息上传至监控平台,必要时可自动使电梯停止运行;处理器单元可设置无限通信模块与GSM网络联通,当电梯发生紧急故障或困人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至维保人员手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电梯电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施,采用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技术进行电梯各重要参数的采集与分析,具有风险识别预警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为电梯日常运行和维护保养提供数据信息,同时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从而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梯的日常运行监管、维护控制领域,可有效解决目前维保行业检测不全面、作业流程不规范、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458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脱硝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收纳内科护理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