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温电路及恒温晶体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31689.2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90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戴昌名;蒋松涛;吴海钧;刘建东;占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04 | 分类号: | H03B5/04;H03B5/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1 | 代理人: | 徐鸿 |
地址: | 61003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 恒温 晶体振荡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荡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控温电路及恒温晶体振荡器,控温电路包括包括运放调节电路、控温元件和采样比较电路,控温元件包括功率管Q1和固定电阻R4,运放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管Q1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1的发射极与固定电阻R4的一端连接,固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功率管Q1的集电极作为电压输入端;采样比较电路用于采集功率管Q1发射极的输出电压并与预设电压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修正功率管Q1基极的输入电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温电路中增设采样比较电路,以实现当功率管Q1发射极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存在差异时,采样比较电路能够及时对功率管Q1基极的输入电压进行修正,使得恒温晶振具有更加稳定且准确的温度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荡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温电路及恒温晶体振荡器。
背景技术
恒温晶体振荡器又被称作恒温控制式晶体振荡器,简称为恒温晶振,因其具有最高稳定度、最低老化水平、最优相位噪声水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卫星导航、军用雷达等领域。
现有的恒温晶体振荡器通常由晶体谐振器、振荡电路、稳压电路以及控温电路等结构组成,其中,晶体谐振器放置于恒温晶振特定的恒温槽内,通过控温电路控制恒温槽的温度来实现控制晶体谐振器的温度处于恒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恒温晶体振荡器具有稳定的输出频率。
常规的恒温晶振用控温电路采用单级运放的PID控温模式控制恒温槽的温度,此类控温电路由运放调节电路和功率管等部分组成,其中,运放调节电路中的热敏电阻通过感应恒温槽的温度,以通过热敏电桥向功率管输出不同的输入电压来控制设置在恒温槽内的功率管的输出功率,进而通过功率管实现恒温槽的温度调节,以保证恒温槽温度的相对恒定。然而,由于热敏电阻本身具有离散性、热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往往只能粗略的控制恒温槽的温度,导致温度控制效果较差,使得恒温晶体振荡器温度特性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恒温晶体振荡器的控温电路温度控制效果较差,恒温晶体振荡器温度特性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晶体振荡器,以提高恒温晶体振荡器的温度控制精度,改善恒温晶体振荡器的温度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电路,包括运放调节电路、控温元件和采样比较电路,控温元件包括功率管Q1和固定电阻R4,运放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管Q1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1的发射极与固定电阻R4的一端连接,固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功率管Q1的集电极作为电压输入端;
采样比较电路用于采集功率管Q1发射极的输出电压并与预设电压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修正功率管Q1基极的输入电压。
可选的,采样比较电路包括二级运算放大器OPA2、MOS管M1、固定电阻R3、固定电阻R5、固定电阻R6、固定电阻R7以及可调节电阻RR2;
固定电阻R5的一端与功率管Q1的发射极相连,其另一端分别与固定电阻R6的一端以及二级运算放大器OPA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固定电阻R6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1的集电极相连;
可调节电阻RR2的一端分别与固定电阻R7的一端以及二级运算放大器OPA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固定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二级运算放大器OPA2的输出端与固定电阻R3的一端相连,固定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M1的G极相连,MOS管M1的S极接地,MOS管M1的D极与功率管Q1的基极相连。
可选的,运放调节电路包括一级运算放大器OPA1、固定电阻R1、固定电阻R2、可调节电阻RR1以及热敏电阻Rt;
固定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固定电阻R2的一端以及一级运算放大器OPA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固定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31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