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31576.2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5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邹作涛;曾腾飞;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惠州知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4 | 代理人: | 罗佳龙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组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上述的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以及插头导电端子,绝缘基座形成有插接槽和贯通槽,贯通槽与插接槽连通;插头导电端子位于插接槽内并与绝缘基座连接,插头导电端子形成有抵触部,抵触部位于插接槽内。由于绝缘基座形成有插接槽和贯通槽,插接槽与贯通槽连通,使绝缘基座的内腔通过贯通槽的槽位与绝缘基座的外围空间贯通,避免插头导电端子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时弹性变形受阻的问题,同时贯通槽能够有效地降低插头导电端子与插座导电端子抵触区域的容性,极大地改善接触区域的特性阻抗,确保接触区域的特性阻抗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实现电连接信号传输。然而,传统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的接触区域存在容性较高的问题,即使接触区域的特性阻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接触区域的特性阻抗较低的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
绝缘基座,形成有插接槽和贯通槽,所述贯通槽与所述插接槽连通;
插头导电端子,所述插头导电端子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绝缘基座连接,所述插头导电端子形成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插接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座还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插接槽连通,所述贯通槽分别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插接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插接槽与所述贯通槽对应连通的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部分凸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及/或,
所述插头导电端子的弹臂部连接于所述抵触部的部位与所述贯通槽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导电端子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插头导电端子和第二插头导电端子;
所述插接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贯通槽包括第一贯通槽和第二贯通槽;所述第一贯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贯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接槽和所述容纳腔连通;
所述第一插头导电端子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并与所述绝缘基座连接,所述第一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一贯通槽对应连通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插头导电端子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并与所述绝缘基座连接,所述第二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第二贯通槽对应连通的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和所述第二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均凸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和所述第二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均呈弯折状,且所述第一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和所述第二插头导电端子的抵触部均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折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插头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引脚、卡点固定部、弹臂部及所述抵触部,所述焊接引脚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外侧,所述卡点固定部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绝缘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弹臂部的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槽与所述贯通槽连通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31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金属件表面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