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下槽高度检测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19428.9 | 申请日: | 202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6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陈战营;胡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B22D2/00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吴宏宇 |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下槽 高度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下槽高度检测板,包括至少上端面为平面的板材,板材上具有若干个供极群的极耳穿过的通孔;至少固定在板材的相对两端的用于将板材架空在蓄电池的塑壳上方的支撑脚。在极群装入塑壳后,将检测板的支撑脚支撑在塑壳壳壁上端,极耳穿过板材上的通孔,人工观察极耳的上端与板材的上端面是否平齐,通过该平齐与否在判定极耳上端突出塑壳的高度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极耳上端与塑壳上端之间的高度差满足铸焊时不烫伤塑壳的要求,保证电池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极耳与汇流排铸焊前的测定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预下槽高度检测板。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极群在人工装入蓄电池的塑壳时,极群不插至塑壳的底部,借助极群的膨胀力,使得极群临时固定在塑壳内的需求位置,以便于后续进行铸焊,但是,由于极群为人工装入,装入后极耳突出塑壳上端的高度不一,铸焊时温度很高,在高度较小时,容易烫伤塑壳,并且影响电池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预下槽高度检测板,在极群装入塑壳后,将检测板的支撑脚支撑在塑壳壳壁上端,极耳穿过板材上的通孔,人工观察极耳的上端与板材的上端面是否平齐,通过该平齐与否在判定极耳上端突出塑壳的高度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极耳上端与塑壳上端之间的高度差满足铸焊时不烫伤塑壳的要求,保证电池质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预下槽高度检测板,包括至少上端面为平面的板材,板材上具有若干个供极群的极耳穿过的通孔;至少固定在板材的相对两端的用于将板材架空在蓄电池的塑壳上方的支撑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支撑脚包括与板材一体成型的横板段、竖板段,竖板段的内径至少略大于塑壳的外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横板段,且调节螺栓的下端穿过横板段担在所述塑壳的壳壁上端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调节螺栓为蝶形螺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壳壁包括壳身以及位于壳身上端的壳口,壳口外径小于壳体的外径形成台阶面,调节螺栓的下端担在台阶面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调节螺栓的下端转动连接矩形块,矩形块一侧接触所述的竖板段内壁,另一侧接触所述的壳口外壁。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矩形块上具有中心通孔,轴承的外圈固定在中心通孔,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调节螺栓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极群装入塑壳后,将检测板的支撑脚支撑在塑壳壳壁上端,极耳穿过板材上的通孔,人工观察极耳的上端与板材的上端面是否平齐,通过该平齐与否在判定极耳上端突出塑壳的高度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极耳上端与塑壳上端之间的高度差满足铸焊时不烫伤塑壳的要求,保证电池质量。
将支撑脚设计为L形,通过调节螺栓螺纹连接支撑脚的横板段,其下端担在塑壳壳壁的上端面,转动调节螺栓实现调节板材与塑壳壳壁上端面之间距离的调整,适用面广。
调节螺栓为蝶形螺栓,便于人工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方案为保证极耳8上端突出塑壳的高度保持一致,做出如下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19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母线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排气系统气密测试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