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车用高安全性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04322.1 | 申请日: | 2022-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6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矫文斌;高炳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守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车用高 安全性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车用高安全性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主架,测试主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车斜台,测试主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车斜台,测试主架的中部铰接有测试立板,测试立板的左侧设置有控制压板,控制压板的一端铰接在测试主架左侧的顶部,测试主架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条收纳板,测试立板的中部铰接有电动推杆,控制压板右侧正面和背面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推杆,当汽车的感应系统故障或灵敏度下降时,可以利用电动推杆将测试立板收于测试主架的内部,避免汽车撞击测试立板,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性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驾驶车用高安全性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功能,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包括了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仪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并通过一个详尽的地图对前方的道路进行导航,通过数据中心能处理汽车收集的有关周围地形的大量信息,与现有驾驶员驾驶的汽车不同,无人驾驶汽车倚仗电脑系统来进行相关的驾驶工作,因此,在出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能测试,保证使用者在驾车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无人驾驶车的安全性测试系统一般主要针对感应系统的好坏程度以及灵敏度等,而现有的安全性测试系统一旦出现感应系统灵敏度较低或者感应系统故障的情况时,汽车会径直向前撞击测试装置,虽然测试装置可以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但也容易出现汽车因强烈撞击而受到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驾驶车用高安全性测试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安全性测试系统一旦出现感应系统灵敏度较低或者感应系统故障的情况时,汽车会径直向前撞击测试装置,虽然测试装置可以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但也容易出现汽车因强烈撞击而受到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车用高安全性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主架,所述测试主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车斜台,所述测试主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车斜台,所述测试主架的中部铰接有测试立板,所述测试立板的左侧设置有控制压板,所述控制压板的一端铰接在测试主架左侧的顶部,所述测试主架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条收纳板,所述测试立板的中部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左侧与测试主架右侧的内壁进行铰接,所述控制压板右侧正面和背面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入端进行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立板顶端的右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电动推杆活动连接在收纳槽的内部,通过对收纳槽的使用,方便在测试立板收起时将测试立板收于收纳槽的内部,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主架右侧正面和背面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立板限位条,所述立板限位条的顶端与测试立板的右侧相接触,通过对立板限位条的使用,可以防止测试立板收起时过度向底部运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主架中部正面和背面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压板限位条,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板限位条右侧的内部,通过对压板限位条的使用,既便于安装定位压力传感器,同时也便于防止控制压板收起时过度向底部运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条收纳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挡条,所述限位挡条底端的正面和背面均铰接有顶升推条,所述顶升推条的右侧铰接有横向推条,所述横向推条的右侧铰接有控制推条,所述控制推条的顶部铰接在控制压板右侧的底端,通过对顶升推条、横向推条以及控制推条的使用,便于利用控制压板的一侧向底部运动,使限位挡条从挡条收纳板的内部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守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守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04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