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92685.8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2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杨文华;杨金辉;楼璇;单姚斌;金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G02F1/153;B60R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眩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一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以及第二基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上电极条和下电极条,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外圈均设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用于真空注入EC材料的小孔处,涂覆有用于覆盖小孔的封口胶,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镀设有第一透明导电镀层,从而使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该自动防眩目镜结构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增设连接结构,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同时增加结合镀层结构,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眩目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用防眩目镜可有效防止夜间后车远光灯照射时对于本车驾驶人员视线的影响,汽车用防眩目镜的结构通常由两块玻璃基板夹一层电致变色材料层、导电镀层以及反射镀层组成,现有的结构是将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直接结合,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层属于非完全固体硬性结构,因此通常使得粘接的牢固度不够,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脱离的现象;同时,由于汽车用防眩目镜由多层膜相结合,各层之间会造成离子迁移,也会极大地影响汽车用防眩目镜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该自动防眩目镜结构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增设连接结构,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同时增加结合镀层结构,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一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以及第二基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上电极条和下电极条,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外圈均设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用于真空注入EC材料的小孔处,涂覆有用于覆盖小孔的封口胶,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镀设有第一透明导电镀层,从而使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后端面镀设有第二透明导电镀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一层反射镀层;
所述反射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通过一提高膜层结合力、防止离子迁移的结合镀层和第二基板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从而使第一基板、电致变色材料层以及第二基板通过第一透明导电镀层、第二透明导电镀层、反射镀层、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反射镀层为银镀层,或为铑镀层,或为钌镀层,或为金镀层,或为铝镀层,或为铂镀层,或为铜镀层,或为铬镀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进一步优选,所述结合镀层为二氧化硅结合镀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透明导电镀层、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均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设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改进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前后层设置第一、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结构,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
2、本实用新型在反射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在第三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通过结合镀层和第二基板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未改进前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92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灰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固定面料的智能裁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