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790676.5 | 申请日: | 2022-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许紫刚;李洋;徐长节;庄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李荣芳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双向 滑动 支座 | ||
1.一种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盆体(1)、下盆体(2)和位于上盆体(1)、下盆体(2)之间的中央滑块(3);
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内设有滚轮组件(4),且上盆体(1)的滚轮组件(4)与下盆体(2)的滚轮组件(4)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滚轮组件(4)均与中央滑块(3)接触,且滚轮组件(4)能够在中央滑块(3)接触面上滑动及带动中央滑块(3)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组件(4)包括若干个滚轮(41),其等距平行设置在上盆体(1)或下盆体(2)内;
所述滚轮(41)包括滚轴部(411)和滚轮体(412),且所述滚轮体(412)的截面直径大于滚轴部(411)的截面直径;
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侧面设有相应的用于滚轮(41)安装的预设槽孔(5),所述预设槽孔(5)的直径略大于滚轴部(411)的截面直径,保证滚轮(41)可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上盆体(1)内的滚轮组件(4)和下盆体(2)内的滚轮组件(4)均包括四个滚轮(41),其均由抗挤压强度不低于400MPa的钢材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
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盆底部均设有与滚轮体(412)接触的第一摩擦板(6);
所述中央滑块(3)的上下两面均设有与滚轮体(412)接触的第二摩擦板(7);
所述第一摩擦板(6)和第二摩擦板(7)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摩擦系数均为0.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板(6)和第二摩擦板(7)均通过加压预粘设置在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底部以及中央滑块(3)的两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盆体深度均大于滚轮体(412)的截面直径;
所述中央滑块(3)的高度与其上下滚轮体(412)的高度之和大于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深度之和;
且所述中央滑块(3)与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四周盆壁之间存在50~100mm的位移空间(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滑块(3)为采用抗挤压强度400MPa及以上的钢材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之间通过低屈服软钢(9)连接,该低屈服软钢(9)的屈服强度范围为100MPa~250MPa,其连接在上盆体(1)钢盆本体和下盆体(2)钢盆本体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底上均设有用于与桥体连接的固定组件(10),该固定组件(10)包括固定套筒(101)和锚固螺栓(102),所述固定套筒(101)设置在钢盆本体底部外侧,所述锚固螺栓(102)设置于固定套筒(1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双向滑动盆式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的盆体内壁边缘均设有ACF缓冲垫(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906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