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节水防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75340.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8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王明勇;贾明晓;邹洋;荆涛;万超;李高潮;杨珍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C1/12;F28F25/02;F28F27/00;F28B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通风 冷却塔 节水 防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节水防冻系统,该系统通过两台机组的循环冷却水共上一座冷却塔,保证上塔的热量及流量,提升冷却塔的防冻效果,通过增加冷却塔进出水的联络管,保证两台汽轮机组的循环水能共用一座冷却塔。在电厂原有的系统上需要增加循环水进回水联络管和集水池联络管,相应增加回水联络电动阀门、集水池电动联络门、循环水回水联络电动阀门及循环水进水联络电动阀门,实现两台汽轮机组的循环水进回水互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机组节能降耗领域,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节水防冻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环境温度较低,且大部分机组参与供热导致进入凝汽器的热负荷变少,冷却水温升也随之降低,导致冷却塔容易结冰。使得冷却塔在冬季防冻为重要的事项之一,现有的冷却塔防冻多通过挡风板进实施整个防冻郭过程,防冻效果不佳。
与此同时,冷却塔在冬季防水为重要的当前电厂的发电水耗指标要求严格,节水也是电厂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稀缺,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节水防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塔防冻效果不好,节水率低的问题。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冬季时通过两台汽轮机组共用一座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上塔的水量和热量,提升冷却塔的防冻效果;同时减少冷却塔的蒸发散热损失和漂滴损失,降低机组发电水耗;可以在单台机组冷却塔检修时,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两机一塔,不用停相应进行冷却塔检修的机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节水防冻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第一冷却塔的出水管路连接至第一集水池,第二冷却塔的出水管路连接至第二集水池;第一集水池的出水管路连接有第一循环水泵,第二集水池的出水管路连接有第三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连接有第一汇总管路,第三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连接有第二汇总管路;第一汇总管路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机组凝汽器,第二汇总管路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机组凝汽器;第一机组凝汽器的出水管路连接有第三汇总管路,第三汇总管路的出口和第一冷却塔的进水管路连接,第二机组凝汽器的出水管路连接有第四汇总管路,第四汇总管路的出口和第二冷却塔的进水管路连接;
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路,第一连接管路上设置有集水池电动联络门;
第一汇总管路和第二汇总管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通,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联络电动门;
第三汇总管路和第四汇总管路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路连通,第三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冷却塔循环水回水联络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串联的第一循环水进水联络电动阀门和第二循环水进水联络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水泵旁设置有并联的第二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泵出水管路和第二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共同和第一汇总管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出口蝶阀;第二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出口蝶阀。
优选的,所述第三循环水泵旁设置有并联的第四循环水泵。
优选的,所述第三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水泵出口蝶阀,第四循环水泵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水泵出口蝶阀。
优选的,所述第三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冷却塔循环水回水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四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塔循环水回水电动阀门。
优选的,第一机组凝汽器和第二机组凝汽器后均设置有各自的循环水出口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75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