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68604.0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8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斯普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C11B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王林娜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制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涉及茶叶籽油制取技术领域,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桶,圆桶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口,圆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榨油螺旋,榨油螺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主动轮的表面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圆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油管,圆桶右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油渣通道,油渣通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榨桶,本实用新型,通过榨油螺旋和液压装置的设置,达到了提高出油率的目的,通过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设置,达到了提高茶叶籽油的品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籽油制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体保护和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们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用油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食用油的观念变革已经经历了几次,第一次从食用动物荤油转向食用植物油,第二次从食用植物油转向精制、净化油。随着科技的发达,由德国40年代发明的利用溶剂浸出法提炼的色拉油、高煮油,最后也被人们逐渐抛弃和淘汰。告别化学,回归自然,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经道。以物理方法提取茶叶籽油的诞生,正是迎合了这样一种跨时代潮流,也是引起第三次食用油回归自然,风靡变革的起步。
目前,现有的茶叶籽油提取装置大多采用螺旋挤压榨油的方式,通过螺旋榨油的方式虽然可以将油渣和油脂分离,但是油渣中仍含有部分油脂,无法充分的将油脂榨出,且榨出的油杂质较多,故现有的茶叶籽油提取装置装置存在出油率较低和油内杂质含量较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桶,所述圆桶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圆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榨油螺旋,所述榨油螺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表面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圆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孔,所述圆桶右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油渣通道,所述油渣通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榨桶,所述压榨桶的内顶壁安装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榨桶的内底部固定连有过滤板。
可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箱,所述出油管的上端与圆桶下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漏油孔,所述出油管的下端贯穿主体的上表面与第一油箱相通,且出油管正好位于第一油箱的上部,所述出油管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
可选的,所述压榨桶的一侧铰接有油渣出口,所述油渣出口的四周均设置密封条。
可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油箱,所压榨桶与主体上表面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过滤孔,所述过滤板和第一过滤孔的中间设置有空腔。
可选的,所述圆桶左侧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圆桶的左侧壁。
可选的,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主体下表面的四角。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籽油制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斯普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斯普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68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轴数控转台
- 下一篇:一种制冷车辆用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