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组合式液晶显示屏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762178.X | 申请日: | 2022-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61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詹晓情;曹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远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F16F15/06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组合式 液晶显示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组合式液晶显示屏,包括一对放置块和一对底板,一对所述放置块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对呈对称设置的支撑杆,一对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一对所述放置块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对所述连接块通过转动杆相连接,一对所述底板的内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板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一对穿设所述底板的扭动螺栓,一对所述扭动螺栓均延伸至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中,人工将放置显示屏的底座放置在凹槽内,人工转动扭动螺栓带动抵块运动对显示屏的底座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底座的连接杆穿过空槽,挡块对显示屏的底座进行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组合式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IPS、TFT、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其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现在市面上在组合式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对显示屏进行放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影响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组合式液晶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组合式液晶显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市面上在组合式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对显示屏进行放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影响使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组合式液晶显示屏,包括一对放置块和一对底板,一对所述放置块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对呈对称设置的支撑杆,一对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一对所述放置块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对所述连接块通过转动杆相连接,一对所述底板的内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板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一对穿设所述底板的扭动螺栓,一对所述扭动螺栓均延伸至所述凹槽内,所述扭动螺栓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将放置显示屏的底座放置在凹槽内,人工转动扭动螺栓带动抵块运动对显示屏的底座进行限位固定,底座的连接杆穿过空槽,挡块对显示屏的底座进行防护。
优选的,一对所述放置块的内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组件对显示屏的底座进行防护。
优选的,缓冲组件包括有与所述缓冲槽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的多个弹簧,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板,多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板、放置块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放置块固定连接,人工将显示屏的外框放置在放置槽内,显示屏的外框与缓冲板相贴合,缓冲板挤压多个弹簧,多个弹簧发生形变,对显示屏的外框放置的过程中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在放置的工程中出现碰撞,对显示屏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壁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抵块均采用橡胶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对显示屏的底座进行防护。
优选的,所述放置块的内侧开设有贯穿的空槽,所述空槽的内壁铺设有一层橡胶涂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的连接杆穿过时,避免受到损伤。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底部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放置块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放置块与支撑杆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远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远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621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