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形电池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2279.9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5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崔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82 | 分类号: | H01M50/682;H01M50/10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冯超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形电池及电池模组。该方形电池包括方形壳体、用于密封方形壳体开口的盖板、设于方形壳体中空腔室内的电芯,以及密封贯穿盖板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盖板上设置有防爆阀组件和注液孔,方形壳体的底板内表面上设有导流槽结构,导流槽结构用于提供电解液在电芯的底部流动的流道,使电解液实现在电芯不同极片的底部之间流动,通过导流槽结构使电解液注入后搁置的过程中,不同极片层间电解液可沿导流槽结构的槽道进行流动,可以提高电解液在壳体底部的流动能力,改善浸润效果,提高电解液向中心流动能力,同时缩短浸润搁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以减少极片长时间浸泡导致翘边脱落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形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方形电池即方形电池具有诸多优点:封装可靠度高、系统能量效率高、相对重量轻、能量密度较高、结构较为简单,扩容相对方便,因此是在当前的动力电池领域占有较大的比重。
目前方形电池壳体底部为平板结构,电解液由注液孔注入后流入底部再吸收浸润。现有技术的缺点:电解液注入后,底部电解液流动不畅,需延长浸润时间以保证浸润性,同时增大了底部极片被过量电解液浸泡会导致翘边、活性物质脱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形电池及电池模组,提高电解液流动能力,改善浸润效果,并减少浸润搁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极片长时间浸泡导致翘边脱落等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形电池,包括方形壳体、用于密封所述方形壳体开口的盖板、设于所述方形壳体中空腔室内的电芯,以及密封贯穿所述盖板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伸入所述方形壳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电芯的正极片连接,所述负极极柱伸入所述方形壳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电芯的负极片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防爆阀组件和注液孔,所述方形壳体的底板内表面上设有导流槽结构,所述导流槽结构用于提供电解液在所述电芯的底部流动的流道,使所述电解液实现在所述电芯不同极片的底部之间流动。
在上述方形电池中,通过在方型壳体底部增加导流槽结构,使电解液注入后搁置的过程中,不同极片层间电解液可沿导流槽结构的槽道进行流动,可以提高电解液在壳体底部的流动能力,改善浸润效果,从而提高电解液向中心流动能力,避免电解液浸润不良发生,并且减少浸润搁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极片长时间浸泡导致翘边脱落等现象。另外,导流槽结构也增加了容纳电解液的空间,注液时能够形成更大的真空室,加快注液过程,注入更多电解液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形电池的改进,所述导流槽结构由若干条等间隔布置的长条形或环形的凹槽构成,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矩形或梯形。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结构的各个所述凹槽之间相互贯通。
导流槽结构是在方型壳体底板表面开槽形成,这些槽的长度方向可沿底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也可沿底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最终所有的槽贯通连接,提高电解液在极片中、极片间的浸润效果。另外,导流槽的数量依电池壳体底部大小而定,导流槽的尺寸深度等以具体的壳体厚度而定,既保证电解液的流动,又不影响壳体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形电池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方形壳体的一个或多个侧壁的内表面上也设置有开槽结构,所述开槽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电解液在所述电芯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流动。优选的,所述开槽结构的凹槽与所述导流槽结构的凹槽连通。
通过开槽结构将电芯顶部腔室和底部腔室连通,提高电解液在壳体内部的流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解液向中心流动能力,避免电解液浸润不良发生,改善浸润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形电池的再一种改进,所述盖板包括顶盖片和设置在所述顶盖片底部的支架板,所述顶盖片与所述正极极柱一体冲压成型。
通过将正极一体成型在顶盖片上,省去了密封胶的设置,进而减少了密封件老化引起电池漏液带来安全的风险,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2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杂质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钻孔用清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