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部防压疮垫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22345.8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19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郑亚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A61G7/07;A61H7/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简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8 | 代理人: | 王台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部 防压疮垫 | ||
一种背部防压疮垫,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防压疮垫功能单一不便于对患者背部按摩的问题;包括三角形的控制盒,控制盒上端设有硅胶垫,硅胶垫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控制盒上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且上下轴向的圆柱,圆柱上端设有位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按摩块,控制盒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多个左右方向的滑块,多个滑块沿前后方向均布且位于其对应侧的圆柱下方,滑块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前高后低且开口相对的斜槽,控制盒内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动块,滑动块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插柱,两个插柱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压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背部防压疮垫。
背景技术
压疮又名褥疮,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防止其得压疮的关键在于,使病人的受压迫组织活血通络,使机体受压状态减轻,为防止压疮,目前多采用软垫以减缓患都背部的压力,但软垫结构简单,防压疮效果不好,功能单一,不便于对患者背部按摩,患者恢复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背部防压疮垫,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防压疮垫功能单一不便于对患者背部按摩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三角形的控制盒,控制盒上端设有硅胶垫,硅胶垫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控制盒上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且上下轴向的圆柱,圆柱上端设有位于其对应的通孔内的按摩块,控制盒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多个左右方向的滑块,多个滑块沿前后方向均布且位于其对应侧的圆柱下方,滑块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前高后低且开口相对的斜槽,控制盒内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动块,滑动块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插柱,两个插柱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可减缓患者背部受到的压力,增加患者背部的透气性,便于对患者后背进行按摩,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三角形的控制盒1,控制盒1上端设有硅胶垫2,硅胶垫2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3,控制盒1上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通孔3一一对应且上下轴向的圆柱4,圆柱4上端设有位于其对应的通孔3内的按摩块5,控制盒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多个左右方向的滑块6,多个滑块6沿前后方向均布且位于其对应侧的圆柱4下方,滑块6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前高后低且开口相对的斜槽7,控制盒1内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动块8,滑动块8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插柱9,两个插柱9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7内。
为了使滑动块8前后移动,所述的控制盒1前侧壁上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0,电机10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杠11,往复丝杠11后端贯穿滑动块8且与控制盒1后侧壁转动连接,滑动块8与往复丝杠11螺纹连接。
为了使两个插柱9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滑动块8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且位于两个插柱9之间的T形杆12,两个插柱9相对端分别经摆杆与T形杆12铰接连接。
为了便于对T形杆12限位并复位,所述的滑动块8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后的限位槽,T形杆12阶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限位槽过盈配合的限位柱13,T形杆12上套装有位于其阶梯面与滑动块8之间的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总医院,未经深圳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22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