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纸尾割刀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19048.8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28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康伟昌;王志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15 | 分类号: | B26D1/15;B26D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割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纸尾割刀,其中导轨有两组,分别呈平行状设置,固定框套设于两组导轨的外部,且固定框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驱动电机和连接块,连接块的外侧面设有滑槽,驱动轮位于两组导辊之间,并通过其两侧的转轴与固定框转动连接;固定板位于固定框的上方,其一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方通过电动推杆连有调节板,调节板的一端设有连接竖杆,连接竖杆下端转动穿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连有旋转电机,另一端通过挡板同心连有方形杆,且方形杆的中心处横向设有螺孔,刀片滑动套设于方形杆的外部,限位螺杆一端与螺孔螺纹连接,另一端连有限位块;控制箱位于固定板上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可靠且使用及维护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用切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纸尾割刀。
背景技术
造纸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当卷纸机处出现了断纸时,后烘干部的操作工需重新引纸到卷纸缸上,这时候就需要操作工人通过纸尾割刀将纸切割出一条引纸带,以便于纸张顺利通过引纸辊并缠绕于卷纸缸外部;然而,现有的纸尾割刀结构比较简易,且自动化程度较低,操纵时需依赖操作工人的经验,同时切割效率低,费工费时;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稳定可靠且维护以及使用操作便捷的电动纸尾割刀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稳定可靠、维护以及使用操作便捷的电动纸尾割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纸尾割刀,包括导轨、固定框、驱动轮、固定板、刀片、限位螺杆和控制箱,所述导轨有两组,分别呈平行状设置,且两组导轨之间形成有滑动间隙,所述固定框整体为方形结构,套设于两组导轨的外部,且固定框右侧面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左侧面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外侧面的中间位置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驱动轮位于滑动间隙内,并与导轨紧密接触,且驱动轮两侧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设置有转轴,其中位于驱动轮左侧面的转轴与固定框的内壁转动连接,位于驱动轮右侧面上的转轴转动突出于固定框的外部,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心连接;所述固定板位于固定框的上方,其一端与固定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方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与固定板呈平形状,且调节板靠近固定框的一端设置有滑块,并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的下方垂直固定设置有连接竖杆,所述连接竖杆下端的中心处转动穿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连接有旋转电机,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圆形的挡板,且挡板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挡板均为同心连接,且方形杆的中心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螺孔,所述刀片的中心处设置有与方形杆结构相配合的方形孔,并通过方形孔与方形杆的配合,滑动套设于方形杆的外部,且刀片由中心处向四周其厚度逐渐减小,其中刀片中心处的厚度大于方形杆的长度,所述限位螺杆一端位于螺孔内,并与螺孔螺纹连接,另一端突出于螺孔的外部,并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控制箱位于固定板的上方,且电动推杆、旋转电机和驱动电机均与控制箱通过导线电连接。
所述固定框内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固块。
所述导轨与所述驱动轮接触的一端呈弧形。
所述电动推杆有两个,分别呈平形状固定设置于固定板和调节板之间。
所述限位块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轨、固定框、驱动轮和驱动电机,可在使用时,利用驱动轮与固定框的转动连接,配合驱动轮与导轨的紧密接触,可在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的同时,实现驱动轮自身以及固定框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利用固定框的移动,通过固定板带动调节板、连接竖板和刀片进行纵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板、调节板和电动推杆,可在使用时,通过对电动推杆的展开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调节板、连接竖杆和刀片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刀片待机位置与工作位置的切换,通过设置连接块、滑槽和滑块,利用滑块与滑槽的滑动连接,可在不影响调节板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进行垂直方向位移的同时,实现调节板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调节板在使用时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19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