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711780.0 | 申请日: | 202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29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齐彦杰;张定仑;汪晓玲;杨夫舜;俞良;岳伟;郑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7/12;B32B33/00;B32B17/06;B32B27/36;B32B27/2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兵魁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玻璃 盖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可折叠玻璃技术领域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的厚板玻璃Ⅰ(2)一面和厚板玻璃Ⅱ(3)一面通过贴合胶(4)分别与基底(1)一面粘连,厚板玻璃Ⅰ(2)和厚板玻璃Ⅱ(3)侧面的间隙为折叠区(5),可折叠光学胶层(6)包括覆盖层(7)和填充层(8),填充层(8)延伸填充在折叠区(5)内,覆盖层(7)同时覆盖厚板玻璃Ⅰ(2)另一面厚板玻璃Ⅱ(3)另一面。本发明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在满足折弯需求的同时,抗冲击强度大幅提升,既保留可折叠玻璃的优异特性,又对UTG抗冲击性能具备明显提升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可折叠玻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消费电子轻薄、便携产品的用户体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也一直是消费类显示电子产品厂商的极致追求。在显示产品大屏化的趋势下,追求轻薄、便携的目标,推动显示行业向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发起挑战。现有的可折叠盖板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透明聚酰亚胺(CP I)作为基材并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得到,另外一种则是超薄玻璃(UTG)利用可折叠光学胶(OCA)与表面进行硬化处理的可折叠塑料(PET)贴合得到。目前,上述两种方案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种,由于采用的是较柔软的塑料薄膜,弯折后恢复能力差,在多次弯折以后会存在严重的折痕,并且塑料盖板变形大,对显示屏的保护效果差,影响使用体验和显示效果。第二种,需要将多种高性能材料集成在一起,虽然有效改善折痕问题,但是超薄玻璃质脆易碎,难以达到优异的保护作用,并且整体良率较低且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满足折弯需求的同时,抗冲击强度大幅提升,从而既保留可折叠玻璃的优异特性,又对UTG抗冲击性能具备明显提升作用,而且大大简化工艺过程,减少设备、人力投入,提升良率,降低成本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包括基底、厚板玻璃,厚板玻璃包括厚板玻璃Ⅰ、厚板玻璃Ⅱ,厚板玻璃Ⅰ一面和厚板玻璃Ⅱ一面通过贴合胶分别与基底一面粘连,厚板玻璃Ⅰ和厚板玻璃Ⅱ侧面的间隙为折叠区,可折叠光学胶层包括覆盖层和填充层,填充层延伸填充在折叠区内,覆盖层同时覆盖厚板玻璃Ⅰ另一面厚板玻璃Ⅱ另一面。
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的基底为可折叠UTG或可折叠膜材PET或可折叠膜材CPI制成,贴合胶为OCA。
所述的可折叠光学胶层6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丙烯酸、硅胶、环氧树脂胶中的一种,覆盖层和填充层8呈T字形结构。
所述的厚板玻璃的厚度在0.03mm及以上,基底厚度在0.1mm及以下,基底弯折半径R5~R1,贴合胶厚度在0.02~0.1mm之间,所述的可折叠光学胶层厚度在0.02~0.5mm之间。
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的基底的宽度为L,厚板玻璃Ⅰ和厚板玻璃Ⅱ之间的折叠区宽度为a,则厚板玻璃Ⅰ和厚板玻璃Ⅱ的各自宽度分别等于L-a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总体厚度0.09~0.7mm之间。
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折叠手机、折叠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步骤简单,在满足折弯需求的同时,抗冲击强度大幅提升,从而既保留可折叠玻璃的优异特性,又对UTG抗冲击性能具备明显提升作用,而且大大简化工艺过程,减少设备、人力投入,提升良率,降低成本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所述的可折叠玻璃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的制作步骤为:
S1.以可折叠UTG或可折叠膜材PET或可折叠膜材CPI制作基底,将厚板玻璃Ⅰ一面和厚板玻璃Ⅱ一面通过贴合胶分别与基底一面粘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11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音电机结构
- 下一篇:内置植物多糖气凝胶微球颗粒的三元空腔复合滤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