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泵用均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705694.9 | 申请日: | 202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2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尚勇;曹永;刘恒;刘家欢;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31/00 | 分类号: | F04D31/00;F04D29/00;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鼎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6 | 代理人: | 李想 |
| 地址: | 643031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相 增压泵 均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泵用均化器,属于多相增压泵的技术领域,该均化器包括:沿同一轴线呈同心布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一过流流道且过流流道呈U形状,沿过流流道的流道方向上由进液面至出液面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离散域、第一扩散域、压缩域和第二扩散域,且第一扩散域和第二扩散域沿流道方向的流道面积均呈逐渐增大;其中,各所述离散域和第一扩散域均位于过流流道的同一支臂侧,第二扩散域位于过流流道的另一支臂侧,且压缩域位于过流流道的弯曲部,以达到通过均化器能有利于介质中气相的破碎、离散,增强气相与液相的有效融合,提升增压泵输送介质含气率,最终拓宽增压泵有效使用工况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增压泵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泵用均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多相混输技术作为陆地及深海油气开采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其关键设备是多相增压泵。目前,国外的德国Bornemann公司、挪威Framo公司、法国Sulzer公司及Leistritz等公司的水下多相泵产品几乎垄断国内用户市场。国内企业更多的是对水下多相增压泵的选型、结构探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缺少工程实际应用成果。
在增压泵输送气液两相流时,介质的含气率、气相直径、气相合理分布,直接决定增压泵的输送特性。均化器作为增压泵核心部件,其核心作用是将介质中气相进行离散、重新分布及促进气相与液相的有效融合,对增压泵增强输送气液两相流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所采用的均化器,其不利于介质中气相的破碎、离散,无法实现对气相与液相的有效融合。
因此,需要对多相增压泵用均化器进行持续研究、开发及应用,以解决现有均化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泵用均化器以达到通过均化器能有利于介质中气相的破碎、离散,增强气相与液相的有效融合,提升增压泵输送介质含气率,最终拓宽增压泵有效使用工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泵用均化器,该均化器包括:沿同一轴线呈同心布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
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一过流流道且过流流道呈U形状,沿过流流道的流道方向上由进液面至出液面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离散域、第一扩散域、压缩域和第二扩散域,且第一扩散域和第二扩散域沿流道方向的流道面积均呈逐渐增大;
其中,各所述离散域和第一扩散域均位于过流流道的同一支臂侧,第二扩散域位于过流流道的另一支臂侧,且压缩域位于过流流道的弯曲部。
进一步地,各所述离散域沿外筒体的轴向方向呈等间距分布为多层,且同一层所在圆周方向上的各所述离散域呈均匀分布,以实现气液两相流以均匀形态进入均化器中。
进一步地,各所述离散域均设于外筒体的侧壁上且均设为圆形过流通道,圆形过流通道的一端位于进液面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扩散域相通,气液两相流可经圆形过流通道包覆运动,进而小气泡融入液流,且气相在液相占比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的外径为D1,离散域的内径为D2,位于同一层所在圆周方向上的离散域个数为Z1,需满足:3*D1/D2≤Z1≤2*D1/D2;其中,Z1为正整数,以满足气液两相流被强制破碎、离散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05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