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锁式带电退役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联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98512.X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40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锐;张志杰;延卫;丁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6;B02C23/04;B02C23/24;B02C13/28;B02C18/22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强宏超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电 退役 锂离子电池 撕碎 破碎 联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自锁式带电退役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联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中间设置有带电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腔,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上安装有自锁式上料传输机的一端,自锁式上料传输机的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部倾斜向下延伸至地面;壳体内部第一进料口下侧相向设置有一端与壳体内壁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带电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腔顶部的两片腔体引导板,其中靠近第一进料口一侧的腔体引导板上设置有质量检测传感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端抵触在壳体内部底面上,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部倾斜向上延伸的U型铰刀;本装置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安全带电破碎,提高电池回收效率、安全性及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物回收技术领域,涉及废旧带电锂电池的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带电退役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联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高比能量、长寿命、循环性能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急剧增加引发了新的问题。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寿命到期后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一方面,由于早期锂离子动力电池推广期间采用电池规格混乱、质量良莠不齐、性能有差异,行业标准执行模糊、准入门槛低等原因,造成几年后即将迎来第一个锂离子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另一方面,如何无害化处置大量退役锂离子电池、协同深度处理退役电池同时有效循环利用退役锂离子电池中的有用组分向企业及科研院所提出了切实的科学技术问蹲。
拆解分选是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必要的预处理技术。其中,撕碎过程和破碎过程是退役锂离子电池处理和回收有用组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撕碎装置和破碎装置在两个独立的腔体,二者之间通过履带连接。但这种方式所占用空间过大,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的回收效率。此外,由于电池富含余能,在破碎过程中极易起火爆炸,所以在拆解分选过程,需要重点预防退役锂离子电池起火爆炸。而一旦退役锂离子电池在拆解发生起火爆炸,如果上料输送机仍在持续供料便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在拆解分选中易发生起火爆炸的问题,当前所采用的方法是在拆解退役锂离子电池之前对其进行预放电,但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工艺问题(如普及应用和后续污染治理问题)。因而,对退役锂离子电池进行带电拆解和在机体内温度过高或燃烧过程中控制给料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式带电退役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联用装置,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安全带电连续破碎,简化撕碎破碎工序,提高电池回收效率、安全性及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锁式带电退役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联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中间设置有带电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腔,所述的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的第一进料口上安装有自锁式上料传输机的一端,所述的自锁式上料传输机的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部倾斜向下延伸至地面;
所述的壳体内部第一进料口下侧相向设置有一端与壳体内壁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带电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腔顶部的两片腔体引导板,其中靠近第一进料口一侧的腔体引导板上设置有质量检测传感器;
所述的质量检测传感器与自锁式上料传输机电连接;
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端抵触在壳体内部底面上,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部倾斜向上延伸的U型铰刀;
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气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优选的,所述的带电锂离子电池撕碎破碎腔由互相连通的底舱和顶舱拼接而成;
所述的顶舱顶部中央设置有矩形开口,所述的腔体引导板与矩形开口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的顶舱内设置有布气舱,所述的布气舱顶部中央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顶舱的矩形开口下部与布气舱的密封盖外侧之间连接有密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98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桥架生产用折板机的送料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主桨螺栓生产用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