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98069.6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4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宫晓宁;丛慧滋;金红燕;郭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信海纳川(沧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2 | 分类号: | F04B49/02;F04B53/08;F04B53/2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何世常 |
地址: | 0611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泵房 水泵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涉及给水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底盒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底盒的另一侧开设有通气窗,所述底盒的内部且位于通气窗的侧面安装有防尘滤芯,通过设置液位监测器、压力监测器、流量监测器和智能控制芯片,可以调整储水箱低液位启动信号与高液位停止信号之间的范围,以及对用户的用水量和用水时段进行记录并智能分析判断用水闲时与用水高峰期,通过设置散热组件、通气窗和防尘滤芯,既可以在加速空气的流通散热,同时也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部,从而达到智能控制和散热防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给水控制系统是给水的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的总体。是指通过管道及辅助设备,按照建筑物和用户的生产,生活和消防的需要有组织地输送到用水地点的网络。电厂的给水系统由给水泵、给水管道和阀门组成,其任务是保证连续可靠地向锅炉供水。通常把给水泵吸水侧称为低压给水管道系统;给水泵出口侧称为高压给水管道系统。
现有的供水系统多是采用在建筑高处设置储水箱,通过建筑底部的水泵房内的水泵将市政供水输送至水箱内,用户用水由水箱供水以及提供水压,多数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不能针对早中晚等用水高峰期与用水闲时进行智能控制,这就经常造成在用水闲时水泵频繁启动,不利于水泵的超期使用,智能性较差,现有的水泵控制装置散热性能较差且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造成灰尘积聚导致电路短路,影响控制装置的使用性能,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不能针对早中晚等用水高峰期与用水闲时进行智能控制,智能性较差,现有的水泵控制装置散热性能较差且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造成灰尘积聚导致电路短路,影响控制装置的使用性能等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底盒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底盒的另一侧开设有通气窗,所述底盒的内部且位于通气窗的侧面安装有防尘滤芯,所述底盒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水进线头,所述底盒的内部且位于防水进线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子,所述底盒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芯片,所述底盒的外侧设置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液位监测器、压力监测器和流量监测器,所述液位监测器、压力监测器和流量监测器与接线端子均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接线端子均与控制电路板之间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窗、过滤棉、风机和防滑网,所述散热窗固定连接于底盒的表面,所述过滤棉设置于散热窗的侧面,所述风机设置于过滤棉的另一侧,所述防滑网固定连接于风机的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防水进线头包括螺纹头、收紧爪、收缩圈和压迫螺帽,所述螺纹头与底盒固定连接,所述收紧爪固定连接于螺纹头的另一侧,且收紧爪设置为多个,所述收缩圈设置于收紧爪的内侧,所述压迫螺帽螺纹连接于螺纹头的表面且位于收紧爪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防尘滤芯的表面呈折皱型设置,所述防尘滤芯为经过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底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泵房的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底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锁销,所述盒盖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锁座,所述锁销和锁座配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信海纳川(沧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和信海纳川(沧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98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背门锁扣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稀土氧化物生产用的灼烧稀土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