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并膜包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95824.5 | 申请日: | 202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6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俞映晖;张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惠力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7B1/00 | 分类号: | D07B1/00;D07B1/14;D07B1/16 |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包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并膜包线,包括第一膜包线、与第一膜包线平行设置的第二膜包线、覆盖在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外周的外保护层,所述第一膜包线外周包覆有第一粘黏层,所述第二膜包线外周包覆有第二粘黏层,所述第一粘黏层的局部和第二粘黏层的局部相互挤压并相互粘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并膜包线,具有相互平行的两根膜包线,并在两根膜包线外周分别缠绕粘黏层,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并膜包线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并膜包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膜包线,多线一般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做成一个整体,需要进行螺旋处理以及退扭处理,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同时,成型的膜包线截面接近于圆形,无法穿过狭小的空间,而小型化是当今各类产品的发展趋势,随着小型化进程的推进,产品内部空间越来越小,狭长空间出现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解决传统多线合并为的膜包线无法通过狭长空间的问题,困扰着行业内的许多厂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并膜包线,具有相互平行的两根膜包线,并在两根膜包线外周分别缠绕粘黏层,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并膜包线,包括第一膜包线、与第一膜包线平行设置的第二膜包线、覆盖在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外周的外保护层,所述第一膜包线外周包覆有第一粘黏层,所述第二膜包线外周包覆有第二粘黏层,所述第一粘黏层的局部和第二粘黏层的局部相互挤压并相互粘黏。
本双并膜包线,具有相互平行的两根膜包线,并在两根膜包线外周分别缠绕粘黏层,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同时引入外保护层,再次利用粘黏层外表面的黏性,将外保护层牢牢地黏连在两根膜包线的外周,进一步,将两根膜包线做成结合更牢固的整体。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保护层的截面为长圆形,并由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聚全氟乙丙烯或尼龙或氯化聚乙烯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氯丁橡皮或硅橡胶制成。
外保护层环绕在两根膜包线的外周,保证两根膜包线的整体性。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包线自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铜芯、第一防火层、第一内保护层,所述第一内保护层的外表面与第一粘黏层贴合。
第一铜芯在膜包线中起到核心作用,导通电力,而第一防火层则是起到保护第一铜芯的作用,避免外部火焰伤害第一铜芯,保证膜包线稳定性好。第一铜芯可以有多根,多根第一铜芯彼此缠绕。第一内保护层则包裹在第一防火层外周,对第一铜芯和第一防火层起到防水防尘的密封作用。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内保护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棱,所述第一粘黏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具有黏性,内表面的局部与第一内保护层的外表面接触、局部与第一凸起棱处,外表面的局部与外保护层的内表面接触。
第一内保护层与第一粘黏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凸起棱,第一凸起棱固定在第一内保护层的外表面,能够有效增大第一粘黏层与第一内保护层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粘黏层与第一内保护层发生相对滑动,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包线自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二铜芯、第二防火层、第二内保护层,所述第二内保护层的外表面与第二粘黏层贴合。
第二铜芯在膜包线中起到核心作用,导通电力,而第二防火层则是起到保护第二铜芯的作用,避免外部火焰伤害第二铜芯,保证膜包线稳定性好。第二铜芯可以有多根,多根第二铜芯彼此缠绕。第二内保护层则包裹在第二防火层外周,对第二铜芯和第二防火层起到防水防尘的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惠力科技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惠力科技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95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取样机及其升降结构
- 下一篇:智慧家居多设备联动控制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