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肱动脉穿刺后关节固定的穿刺口压迫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72642.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86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吕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A61F5/37;A61F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曹昆 |
地址: | 71006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穿刺 关节 固定 压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肱动脉穿刺后关节固定的穿刺口压迫器,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小臂绑带,所述小臂绑带上固定连接有吊带,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大臂绑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迫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对肘关节进行固定时快速方便的对穿刺口进行压迫止血,有效的提高了肱动脉止血效果,有效的提高了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器和穿刺口压迫器组合使用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肱动脉穿刺后关节固定的穿刺口压迫器。
背景技术
部分血管介入手术因桡动脉入路血管不理想等原因须通过肱动脉途径进行。桡动脉止血器在临床已获得较广泛使用。而经肱动脉途径的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因相对固定困难较桡动脉压迫效果差,多需要在固定肘关节基础上再使用肱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
现有的肘关节固定器与肱动脉穿刺压迫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器械,在组合使用时,肘关节固定器与肱动脉穿刺压迫器需要独立进行使用,操作较为繁琐,且两者容易相互干扰,从而导致使用便利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器和穿刺口压迫器组合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肱动脉穿刺后关节固定的穿刺口压迫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肱动脉穿刺后关节固定的穿刺口压迫器,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小臂绑带,所述小臂绑带上固定连接有吊带,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大臂绑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迫机构;
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弹力带下端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绑带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魔术贴相匹配的第二魔术贴,所述弧形板的上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弧形板的中间部位,所述螺纹孔内螺纹套接于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均伸出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压迫板,所述压迫板的上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所述弧形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上端位于限位孔内,所述压迫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无菌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绑带上侧的侧壁固定粘接有硅胶防滑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绑带下侧的侧壁固定连就有U型拉带。
进一步的,所述压迫板上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槽,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插入转动槽内,所述调节螺杆的杆壁通过轴承与转动槽的槽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靠近上端的杆壁固定套设有防滑套筒,所述防滑套筒的竖直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无菌片外固定粘接有离型膜。
进一步的,所述吊带远离小臂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磨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肱动脉穿刺后关节固定的穿刺口压迫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未经陕西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72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