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钻杆打捞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57028.2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樊俊杰;茹武伟;牛亚飞;武阿岗;赵帅;董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侯小幸 |
地址: | 037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钻杆 打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钻杆打捞器,涉及煤矿防突钻孔施工领域。该打捞器结构为:开口导向环与联接部通过螺旋叶片部连接为一体、内部设有相通的排渣孔,联接部位于上部,开口导向环位于下部,开口导向环外部呈圆柱形、内部设有锥形孔,锥形孔的前端孔口处设置有与所打捞钻杆的钻翼形状相匹配的缺口,锥形孔前端内径大于后端内径,开口导向环的排渣孔位于其后端,锥形孔的前端内径大于所打捞的钻杆钻头直径与二倍螺旋钻翼高度之差,锥形孔的后端内径略大于所打捞钻杆联接部的截面最长对角线,开口导向环长度大于所打捞钻杆联接部的长度与螺旋钻翼深度之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钻杆螺旋不等距而产生的卡阻问题,提高了打捞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防突钻孔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钻杆打捞器。
背景技术
突出矿井工作面防突措施中,需要施工防突措施孔。防突措施孔施工多采用麻花钻杆进行施工。在防突措施孔施工中经常会发生因钻杆疲劳断裂或压钻导致钻杆连接销脱出或断裂导致钻杆掉落在钻孔内。钻孔掉钻一是会导致钻杆、钻头丢失,造成材料浪费,二是导致钻孔报废,需重新施工钻孔,导致工时延长,三是孔内掉钻易造成掘进机截割时产生火花,增加瓦斯燃烧、爆炸风险。因此需要设计钻杆打捞器对掉落钻杆进行打捞。背景技术中螺旋钻杆打捞器采用等距螺旋套筒式结构,由于钻杆加工因素导致螺旋钻杆螺旋叶片不等距,导致打捞后打捞器卡死,或打捞后变形无法二次使用情况。同时由于打捞器前端带有合金齿环,在软分层钻孔中打捞器容易二次开孔跑偏导致打捞失败,而防突措施孔大部分布置在煤层软分层中。基于上述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钻杆打捞器,但是不全适用于该种环境中,所以需要改进或重新设计螺旋钻杆打捞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螺旋钻杆在钻孔过程中掉钻后需要进行打捞以及现有的打捞器可能存在打捞后卡死、变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螺旋钻杆打捞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螺旋钻杆打捞器,包括开口导向环、联接部及螺旋叶片部,所述开口导向环与联接部通过螺旋叶片部连接为一体,所述联接部位于上部,所述开口导向环位于下部,所述开口导向环、联接部及螺旋叶片部内部设有相通的排渣孔,所述开口导向环外部呈圆柱形、内部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前端孔口处设置有与所打捞钻杆的钻翼形状相匹配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方向与螺旋钻杆旋向一致、深度为一片钻翼所占的厚度,面积大于螺旋钻翼横截面;所述锥形孔前端内径大于后端内径,所述开口导向环的排渣孔位于其后端,所述锥形孔的前端内径大于所打捞的钻杆钻头直径与二倍螺旋钻翼高度之差,所述锥形孔的后端内径大于所打捞钻杆联接部的截面最长对角线长度0.5~1mm,所述开口导向环长度大于所打捞钻杆联接部的长度与螺旋钻翼深度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57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