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56353.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78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广;贾灵波;王同星;王丙信;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5/00 | 分类号: | D21F5/00;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尚俊燕 |
地址: | 314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润滑油 系统 脱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属于脱水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油箱内侧由入口端向出口端依次设置的除杂挡板和脱水挡板,所述的除杂挡板下端开设第一通道,所述的脱水挡板上端开设第二通道,油箱的底壁或者侧壁设置排水口,且排水口设置在除杂挡板和脱水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中,油箱内侧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除杂挡板和脱水挡板,仅需较小的投入,实现去杂、除水功能,可满足轴承处所需润滑油的标准。回流的润滑油在脱水挡板的阻挡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润滑油沉淀区域,从而实现油、水的静置分离,定期通过排水口将分离出的水排出,达到降低润滑油含水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造纸行业烘干技术采用旋转辊子装置来实现,因此烘干设备的轴承润滑系统非常关键。由于烘干部对环境的特殊需求,烘干部润滑系统采用的是循环润滑系统。在该系统中,将润滑油送至辊子两端的轴承处,形成油膜,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烘干部辊子轴承的密封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的迷宫密封,即辊子轴承座的内外空间是相同的。由于烘干部的工作环境为高温、高湿,温度可达90℃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这种环境会导致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含水量过高,从而导致润滑不良,引起轴承损坏等严重故障。轴承润滑油的含水量规范要求应控制在 300PPM,而常规技术下,干部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含水量在 800-2500PPM,超标严重。急需研发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含水量的循环润滑油系统,从而确保符合规范标注的润滑油输送至辊子两端的轴承处,形成油膜,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包括油箱内侧由入口端向出口端依次设置的除杂挡板和脱水挡板,所述的除杂挡板下端开设第一通道,所述的脱水挡板上端开设第二通道,油箱的底壁或者侧壁设置排水口,且排水口设置在除杂挡板和脱水挡板之间。
油箱内侧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除杂挡板和脱水挡板,除杂挡板的作用是,阻挡回油时带回来的有害悬浮杂质,如除杂挡板去除回油时带回来的纸毛纤维效果理想。回流的润滑油在脱水挡板的阻挡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润滑油沉淀区域,从而实现油、水的静置分离,定期通过排水口将分离出的水排出,达到降低润滑油含水量的效果。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排水口所处高度低于脱水挡板底端所处高度。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除杂挡板底端所处高度不高于脱水挡板顶端所处高度。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除杂挡板的高度为油箱内侧壁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的脱水挡板的高度为油箱内侧壁高度的三分之一。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油箱顶壁设置入口,油箱的侧壁设置出油口。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还包括油泵和辊子两端设置的轴承,所述的油箱、油泵、辊子两端设置的轴承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工作回路。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辊子两端设置的轴承通过并联连接。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辊子两端设置轴承的入口端设置进液支管,与油泵连接的管道连接进液支管,所述的辊子两端设置轴承的出口端设置出液支管,与油箱连接的管道连接出液支管。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油泵和辊子两端设置的轴承之间设置过滤器。
在上述的循环润滑油系统脱水的装置中,所述的除杂挡板的上侧和侧壁与油箱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的脱水挡板的低壁和侧壁与油箱内侧壁密封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56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