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筋膜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42667.1 | 申请日: | 2022-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9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许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聚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A63B21/055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众象合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95 | 代理人: | 王纪营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筋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筋膜带,包括筋膜带主体,所述筋膜带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侧分别设置具有多用途的第一孔。该筋膜带在手持部增加了第一孔,进行了手持部的结构优化,操作时把手处不易变形,能够让锻炼者在任意合适的地方展开锻炼,对于如颈椎病、关节痛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干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筋膜带。
背景技术
筋膜带,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使用筋膜带锻炼的好处在于:肱二头肌是一块有两个肌头的肌肉,其主要作用是屈臂,在屈臂时,同样也用到了肱肌。此外,前臂上部的主要肌肉肱挠肌,在屈臂动作中也起了不少作用,而通过筋膜带侧弯举可以使肱挠肌得到强化。但是目前的筋膜带在使用时存在下列缺点:
第一,力学结构没有严格设计,导致力传导也受限,市面上这些筋膜带的力多半偏硬且没有层次,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筋膜带发出的力很大,使用者不好把握很容易发生身体的负面代偿性疲劳。例如,在练背的时候由于筋膜带的阻力设计不够有层次,使用者明明要练背却让肩膀变得很酸,得不偿失。另外,在力传导方面,市面上筋膜带的力传导不均匀,比如当需要拉到二米时,如果每一段力都不均匀,则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时没有办法做到从内而外的增加他自身的力量,这并不利于真正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康复层面上。
第二,市面上筋膜带过多强调了表层肌肉练习,比如瘦背、手臂的练习等,所以这些筋膜带的力基本上都比较僵硬,只想着身体帮助肌肉收缩,而对人体解剖和肌肉发力顺序没有严谨的研究,只考虑到局部肌肉收缩没有考虑全身肌筋膜练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筋膜带,用于解决现有筋膜带没有严格的力学机构设计,导致力传导也受限,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筋膜带发出的力很大,导致不好控制力度,很容易发生身体的负面代偿性疲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筋膜带,包括筋膜带主体,所述筋膜带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孔,所述手持部上设置用于容纳手部或者足部的腔体。
作为优选,所述筋膜带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阵列排布于所述筋膜带主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孔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孔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相邻的第二孔之间设置有向内凹的过渡部。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部为圆弧状过渡部。
作为优选,所述腔体包括腰形腔。
作为优选,所述筋膜带主体为扁平的长条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持部与所述筋膜带主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1.对把手处的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手持部增设了第一孔,即使是在锻炼者拉伸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握持处的整体外形保持不变,避免筋膜带本体对手部的挤压造成的疼痛感;
2.手持部上直接设置有腔体,加大了与使用者的手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更好的握持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标记说明:筋膜带主体-1、第二孔-2、过渡部-3、腰形腔-4、第一孔-13、手持部-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聚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聚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42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法半夏生产用烘干箱
- 下一篇:一种黑顺片生产烘干用摆放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