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水环境一体化监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30676.9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39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安俊鑫;张万辉;陈宇佳;潘靖阳;曹雁;郑淞元;江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水环境 一体化 监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水环境一体化监测设备,包括框架,框架由两根竖杆及两根横杆构成,框架的底部安装有能够使框架进行移动的移动结构,框架上安装有水环境监测组件,在框架上还安装有显示设备,在框架的一侧竖杆上设置有供电装置,水环境监测组件与显示设备之间通过电缆电性连接,供电装置与水环境监测组件及显示设备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水环境监测点进行精准的地理定位和水质水文数据信息采集监测,并且实时采集的信息还能够通过显示设备实时反馈给现场的监测维护人员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监测点水质、水文、地理位置信息作出更准确、更高效的监测,提高了外业监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监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水环境一体化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工业的发展,河流湖泊等水环境的污染程度逐渐加剧,为了及时掌握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对水环境进行水质水文监测。水质监测是通过监视和测定水环境中pH、水温、电导率、溶解氧及氨氮等指标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环境水质状况的过程。
在水环境水质水文监测领域,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就地测量或采样测量的方法进行水质水文监测。在就地测量的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在水环境监测现场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多项的就地监测,从而就地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以方便后续研究,而在采样测量的过程中,为了获取多种且大量的水质水文样本数据,测量人员往往需要携带大量采样设备对水环境进行采样,采样后还需将各种的水质水文样本数据运到专门的试验研究场所进行研究,由于采样设备种类繁多且多数的采样设备比较笨重,因此导致采集工作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
此外,为了长期掌握水环境污染状况,在水环境水质水文监测领域中也常采用在线监测的方式,即在水环境监测点附近安装固定式水质水文监测设备,此种方式较适合长期的定点监测。然而,该监测方式往往需要将监测设备安装应用在排污源场所处,因此监测设备容易受到排污源场所的供电限制或其他人为破坏和干扰,同时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水环境短期固定监测及多监测点流动监测任务,由于固定式监测设备拆卸安装较为不便,因此不适合采用短期流动监测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水环境一体化监测设备,设备整体移动方便,并且能够满足对水环境监测点进行精准的地理定位和水质水文数据信息采集监测,此外,其还能够将自身对水环境采集监测情况实时反馈给监测维护人员,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能更加高效精准地进行,减少维护工人在作业时的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水环境一体化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由多根竖杆及横杆构成,所述框架的底部安装有能够使框架进行移动的移动结构,所述框架上安装有水环境监测组件,在所述框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显示出所述水环境监测组件采集到的信息的显示设备,在所述框架的一侧竖杆上设置有用于为所有用电组件提供电能的供电装置,所述水环境监测组件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通过电缆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水环境监测组件及所述显示设备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由两根竖杆和两根横杆构成,两根所述横杆设置于两根所述竖杆之间,且两根所述横杆分别位于所述竖杆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竖杆之间以螺旋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环境监测组件包括雷达流量计、至少二个摄像头、水质监测仪、GPS-RTK定位单元和电子水尺,所述雷达流量计和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上部的横杆上,所述水质监测仪和所述电子水尺分别通过抱箍固定安装在两根竖杆的下部,所述GPS-RTK定位单元固定安装在其中一根竖杆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结构为四个车轮,四个车轮平均分为两组,两组车轮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竖杆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为带有刹车的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30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装检证夹具
- 下一篇:一种通风管道热量消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