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18322.2 | 申请日: | 2022-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27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郑龙;郑创雄;黄锴;叶淼;叶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后补强 支护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固定底座,两个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第一支撑桩的内表面和第二支撑桩的内表面均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撑柱,每组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均与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通过设置有水平支撑板、固定底座、第一支撑桩、第二支撑桩、第一支撑柱、结构钢、固定盖和固定钢的配合,能够使该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的强度大大加强,使整个后补强支护桩结构的坚韧性和稳固性大大提高,起到提高桩体承载性能和稳固性,来提高该桩结构使用寿命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项目的日益增长,高层建筑通常都设有地下室或人防地下室,桩基础和深基坑作为建筑物基础的重要组成,普遍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后补强支护桩结构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强度不够,在作为维护结构时,桩体主要承受基坑周边土体土压力,桩体以受弯及受剪为主,桩体承载性能不好,存在工程隐患。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桩体承载性能不好,存在工程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后补强支护桩结构,包括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固定底座,两个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所述第一支撑桩的外表面和第二支撑桩的外表面均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撑柱,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均与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结构钢,两个所述结构钢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一支撑桩的内表面和第二支撑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桩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桩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盖,每个所述结构钢的顶端均与固定盖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均安装有两组固定钢,每组所述固定钢的顶端均与固定盖的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结构钢、固定盖和固定钢,实现了利用固定盖来使结构钢和固定钢固定在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内,并且利用结构钢和固定钢来使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桩的外表面和第二支撑桩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每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卡接有固定环。
通过设置安装槽和固定环,实现了利用固定环卡在安装槽内,来使固定环能够稳固的卡在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上,从而能够更好的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
优选的,两组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两个上固定板和两个下固定板,两个所述上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均与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通过设置上固定板、第二支撑柱和下固定板,实现了利用第二支撑柱来使上固定板与水平支撑板的连接更加稳固,利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连接固定环,从而能够使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的连接更加稳固。
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第一加固环,每组所述第一加固环的底面均与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加固环,实现了将第一支撑柱固定在水平支撑板,达到使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能够与水平支撑板连接更加稳固的目的。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第二加固环,每个所述第二加固环的底面均与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建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18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电池的风冷散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扫拖一体机器人的清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