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15811.2 | 申请日: | 2022-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92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蔡继莹;段英;王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50;B01D46/02;B01D46/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何家鹏;高莺然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干熄焦 烟气 脱硫 处理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包括:一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和用于通入干熄焦烟气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干熄焦烟气进入流动方向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尘装置、所述脱硫装置和所述二级除尘装置,所述脱硫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内喷射脱硫剂,所述一级除尘装置用于分离出烟气中的焦粉,所述二级除尘装置包括第二袋式除尘器,所述第二袋式除尘器用于分离出烟气中的脱硫副产物。本申请实施例的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通过两级除尘得到焦粉和脱硫副产物的分离可实现资源再利用;未反应的脱硫剂附着在第二袋式除尘器的滤袋上,烟气通过滤袋时与未反应的脱硫剂接触,实现二次脱硫,提升脱硫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熄焦是指将炼制好的高温焦炭冷却到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温度,熄焦的方式包括干法熄焦和湿法熄焦,其中干法熄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粉尘等,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干熄焦装置排放的烟气必须经过滤和脱硫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因此,亟需一种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以使熄焦过程中产生烟气达标后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以实现对干熄焦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包括:一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和用于通入干熄焦烟气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尘装置、所述脱硫装置和所述二级除尘装置,所述脱硫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内喷射脱硫剂,所述一级除尘装置用于分离出烟气中的焦粉,所述二级除尘装置包括第二袋式除尘器,所述第二袋式除尘器用于分离出烟气中的脱硫副产物。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首先通过设置一级除尘装置分离出干熄焦烟气中所含有的焦粉,烟气通过一级除尘装置后回到第一通道,脱硫装置向第一通道内喷射脱硫剂,脱硫剂在通道内与烟气充分混合反应脱硫,得到脱硫副产物和未反应的脱硫剂随烟气进入到二级除尘装置中,脱硫副产物和未反应的脱硫剂附着在第二袋式除尘器的滤袋上,烟气通过滤袋时与未反应的脱硫剂接触,实现二次脱硫,在此过程中脱硫剂和烟气充分混合,提升脱硫效果;同时,焦粉和脱硫副产物的分离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除尘装置包括第一袋式除尘器,所述第一袋式除尘器配置为将干熄焦烟气中的焦粉附着在滤袋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吸收干熄焦装置产生的烟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吸收干熄焦装置产生的烟尘,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二级除尘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刮板机和焦粉灰仓,所述一级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排灰装置,所述第一刮板机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排灰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口,所述焦粉灰仓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刮板机配置为将焦粉从所述第一排灰装置输送至所述焦粉灰仓中存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熄焦烟气脱硫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刮板机和脱硫副产物灰仓,所述二级除尘装置包括第二排灰装置,所述第二刮板机包括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排灰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料口,所述脱硫副产物灰仓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刮板机配置为将脱硫副产物从所述第二排灰装置输送至所述脱硫副产物灰仓中存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级除尘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上且位于所述二级除尘装置和所述脱硫装置之间,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冷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15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