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07398.5 | 申请日: | 2022-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7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喻曹丰;段永勇;魏梓贤;吴干;肖志豪;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F02M51/06;F02M6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伸缩 效应 增压 喷油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属于燃油喷射技术领域。该喷油器包括:增压外壳、增压缸体、活塞、活塞复位弹簧、预紧无头螺钉、线圈骨架、导磁块A、导磁块B、超磁致伸缩棒、偏置线圈、激励线圈、碟簧、支撑顶架、控制阀杆、顶筒、阀体复位弹簧、移动滑阀、喷油器体、针阀复位弹簧、弹簧底座、喷嘴锁紧螺母、针阀、喷嘴阀体和喷孔。本喷油器通过超磁致伸缩棒驱动控制阀杆打开控制阀,针阀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喷孔,实现喷油,并连接增压油路,通过活塞对盛油槽增压,实现高压喷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燃油精准供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
背景技术
对于柴油机的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压力取决于高压油泵的输出压力,受限于工作原理,柴油机处于低转速区时,高压油泵可提供的油压不高,这对喷油的雾化与燃烧产生了负面影响。为获得优良的喷油效果,一般通过增压机构获得高压,但这使得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设置较为复杂,并且成本较高。
对于电控喷油器,目前驱动方式可分为电磁式与压电式两种,但电磁式响应慢且输出行程不可控,压电式输出位移小,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喷油器的发展。而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输出大、响应速度快和稳定性强等优势,采用超磁致伸缩棒作为驱动元件,对于实现喷油器的精确控制、提高燃油效率、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限于结构的特征,现有喷油器普遍存在开启过快、关闭过慢的问题,这种喷油规律不利于油气混合,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包括增压外壳、增压缸体、活塞、活塞复位弹簧、预紧无头螺钉、线圈骨架、导磁块A、导磁块B、碟簧、超磁致伸缩棒、偏置线圈、激励线圈、支撑顶架、控制阀杆、顶筒、阀体复位弹簧、移动滑阀、喷油器体、针阀复位弹簧、弹簧底座、喷嘴锁紧螺母、针阀、喷嘴阀体和喷孔,其特征是喷油器体上开设有高压燃油进油口、回油口,进油口处有一条油路D,进油口通往蓄压腔,油路D通往增压缸体,所述喷油器体内设有支撑顶架,支撑顶架内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绕有激励线圈与偏置线圈,线圈骨架内设有超磁致伸缩棒,超磁致伸缩棒两端分别设有导磁块A,导磁块B,导磁块A上方有预紧无头螺钉,为超磁致伸缩棒提供预紧力,导磁块B处设有碟簧,导磁块B固连控制阀杆,控制阀杆底端为变截面,可以实现对控制阀的开闭,控制阀杆上开有增压油路,所述支撑顶架顶端设有增压缸体,增压缸体内有活塞,活塞下端有活塞复位弹簧,增压外壳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喷油器体上,活塞的上端为增压上腔,活塞的下端为增压下腔,顶筒由支撑顶架固定在喷油器体上,顶筒与支撑顶架形成回油腔,回油腔通过回油口进行回油,喷嘴阀体与弹簧底座由喷嘴锁紧螺母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喷油器体上,喷嘴阀体内有盛油槽,针阀在喷嘴阀体内部,针阀中部有针阀复位弹簧,针阀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在弹簧底座上,针阀顶部凸肩上有移动滑阀,移动滑阀上有阀体复位弹簧,阀体复位弹簧上端固定在顶筒上,所述喷嘴阀体底部有喷孔。
所述的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蓄压腔由喷油器体、顶筒、弹簧底座与喷嘴阀体包围而成。
所述的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的驱动元件为超磁致伸缩棒,超磁致伸缩棒驱动控制阀杆打开控制阀,减小控制腔油压,针阀在液压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实现燃油喷射。
所述的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增压部分由超磁致伸缩棒伸长,连接增压油路进行增压,油液流入增压上腔与增压下腔,活塞对增压下腔进行增压,增压后油液流入盛油槽。
所述的一种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可增压式喷油器,移动滑阀上的节流孔B与节流孔C在喷油初始阶段,对控制腔进行补偿,减缓针阀的运动,在喷油结束阶段,加速控制腔油压升高,实现针阀的速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07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左或右旋碎边剪刀固定式车磨夹具
- 下一篇:井下测试数据用传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