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传输状态的加油枪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94643.3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61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中;修德欣;丁莉丽;赵雯晴;张健中;陶彬;张卫华;李栖楠;刘方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54 | 分类号: | B67D7/54;B67D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朱绘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状态 加油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传输状态的加油枪,其包含:加油枪本体,其为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兼容型油气回收加油枪结构;位置传感单元,其用于测量得到加油枪本体内感应阀的工作状态信息;状态传输单元,其具备无线传输能力,用于将感应阀的工作状态信息传输至加油站内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以判断当前加油车辆是否具备车载油气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测量得到加油过程中的集气罩状态、车载油气回收系统识别状态。并且还能够及时传输给加油站内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从而可对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兼容型油气回收加油枪的工作状态进行诊断分析,使得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具备对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兼容型油气回收加油枪的智能诊断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枪及加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传输状态的加油枪及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指的是在给汽车加油的过程中,通过抽真空辅助的方式将汽车油箱内部的气体回收到埋地油罐以减少加油环节向大气中排放油气污染物的系统。按照GB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所有销售汽油的加油站都应安装二次油气回收设备,主要涉及二次油气回收加油枪、同轴胶管、油气分离器、气液比调节阀、真空泵等设备。
目前,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在我国加油站的安装率接近100%,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由于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涉及加油枪、调节阀、真空泵等众多组件,且气液比合格率范围较窄,只有1.0-1.2,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故障率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平均回收效率大约只有70%~95%左右。
为了保证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按照GB20952-2007的要求,年销量大于5000t汽油的加油站还应配备加油站在线监测系统,即对加油过程中的气液比、汽油流速、加油流速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生故障,就要及时维护或自动调节的系统,可使油气回收效率提升至95%以上。
2016年12月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即汽车国六标准发布,为适应标准要求,国内销售车辆自2020年起需配备车载油气回收系统。根据国外车载油气回收系统的使用经验来看,车载油气回收系统的油气回收效率高达98%以上,且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油气回收系统。
由于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为真空辅助式系统,如果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与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共用就会使得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将大量空气吸入到埋地油罐中,反而引起油气的超量不兼容排放。因此,根据GB20952-2020的要求,当具备车载油气回收系统的汽车保有量大于20%时,加油站应采用与车载油气回收系统系统兼容的油气回收加油设备,即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应能够具备识别车载油气回收系统车辆的功能,并在为车载油气回收系统汽车加油时,气液比降低至1.0 以下,在为非车载油气回收系统汽车加油时,气液比保持1.0-1.2范围不变。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兼容型油气回收加油设备通过自身机械结构判断是否为车载油气回收系统车辆,并未将信号传递至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就无法判断是真空泵、调节阀等设备失效导致了气液比下降,还是由于为车载油气回收系统车辆加油导致了气液比下降,将使得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失去监管气液比有效性的正常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传输状态的加油枪及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传输状态的加油枪,所述加油枪包含:
加油枪本体,其为车载油气回收系统兼容型油气回收加油枪结构;
位置传感单元,其用于测量得到所述加油枪本体内感应阀的工作状态信息;
状态传输单元,其具备无线传输能力,用于将所述感应阀的工作状态信息传输至加油站内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以判断当前加油车辆是否具备车载油气回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94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撑轴以及舌象仪
- 下一篇:一种锚索孔封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