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装发油系统用防滴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89950.2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6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丰;刘晓剑;陈硕;林传波;林军波;练兵;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丽水石油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54 | 分类号: | B67D7/5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杨闯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装 发油 系统 滴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滴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装发油系统用防滴漏装置,包括与油罐连通的鹤管对接头,所述鹤管对接头上滑动设置有接油盒,所述接油盒位于鹤管对接头下方,当所述鹤管对接头与下装油快速接头对接时,所述接油盒位于所述鹤管对接头与下装油快速接头之间。本方案通过在鹤管对接头下方设置接油盒,同时可以移动接油盒的位置,使接油盒正好位于鹤管对接头与下装油快速接头的连接处,这样保证接油盒接油稳定可靠,使用时,装上接油盒后,现场员工处理滴漏油污的时间从原来的每天1个多小时,减少到10分钟以内,而且不需要使用洗衣粉等清洗产生油污水,大大减轻环保压力,员工从处理油污中解脱,发油现场监护得到加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滴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装发油系统用防滴漏装置。
背景技术
油库发油区的下装发油台运行时,存在下装发油快速接头从罐车上拆卸时会发生滴漏增多情况,干式鹤管从油罐车接口到复位回发油台固定位置,渗漏的油会滴到发油场地,汽油滴到地上直接挥发造成环境污染,而柴油滴到地上,造成发油区域油污增多;随着接头使用时间增加,滴漏情况也会相应有所增大,如果现场滴漏的油品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发油区域油污增多,污染发油现场环境;滴漏油品用吸引毡或者拖把擦拭干净,保持发油场地整洁,但存在员工工作量增加,现场监护减弱,同时吸油毡使用量增加、油污水增多,危废处置成本增加等问题。
设备情况分析:1、罐车装油完毕会有少许油品残留在罐车阳端接头的表面,在装车时这些残留会滴在干式接头的外壳内;2、装车时干式接头的提升阀是浸泡在油品当中,这样提升阀的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有少许残留,这些残留也会滴在API接头的外壳内;3、根据APIRP1004标准,每次装车完毕断开后的滴漏量小于5毫升即为合格,即使是新的设备可能也有2-3滴渗漏,但装车次数多了之后、以及密封件磨损等,积累下来存在干式接头外壳内的油品量就相对较多,所以造成拆卸时的滴漏现象。如何回收渗漏油污是创建无滴漏发油现场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干式鹤管从油罐车接口到复位回发油台固定位置,渗漏的油会滴到发油场地,现场滴漏的油品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发油区域油污增多,污染发油现场环境;滴漏油品用吸引毡或者拖把擦拭干净,保持发油场地整洁,但存在员工工作量增加,现场监护减弱,同时吸油毡使用量增加、油污水增多,危废处置成本增加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下装发油系统用防滴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装发油系统用防滴漏装置,包括与油罐连通的鹤管对接头,所述鹤管对接头上滑动设置有接油盒,所述接油盒位于鹤管对接头下方,当所述鹤管对接头与下装油快速接头对接时,所述接油盒位于所述鹤管对接头与下装油快速接头之间。本方案通过在鹤管对接头下方设置接油盒,同时可以移动接油盒的位置,使接油盒正好位于鹤管对接头与下装油快速接头的连接处,这样保证接油盒接油稳定可靠。
为了能够方便制造和后期维护方便,进一步地,所述鹤管对接头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接油盒上开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导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在位移接油盒时,防止接油盒脱离导轨,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一端设置有限制接油盒位移范围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导轨上的限位销。通过在导轨上设置的限位销,也就是将接油盒限制在鹤管对接头和限位销之间进行位移,保证接油盒位移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对接油盒的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上开设有与限位销相匹配的销孔,所述限位销插设在销孔内。限位销插设在销孔内,实现限制接油盒的位移范围。
为了对接时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接油盒与鹤管对接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能够方便接油盒在鹤管对接头上位移时及时复位。
为了便于对接油盒内的残余油液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接油盒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放油阀。通过在接油盒上设置放油阀,根据需要可以控制放油阀将接油盒内的油液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丽水石油分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丽水石油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89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机器人关节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天车爬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