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可靠汽车安全带预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57529.3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61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涛;许志鹏;蒯春香;郭丹丹;庄岱燃;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22400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汽车 安全带 预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汽车安全带预警器,包括安全带和套嵌于安全带上的锁舌,锁舌配合使用有锁扣,锁扣安装于座椅的一侧,锁舌由外壳、插片和预警机构组成,外壳的表面开设有穿口,穿口的上沿开设有条形槽,安全带穿插于穿口内,插片固定于外壳的下端且配合锁扣使用,外壳为两段式结构且包括壳体和穿插于壳体右上角的分离壳,预警机构安装于分离壳内,预警机构由压力条、复位垫、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蜂鸣器组成,压力条内嵌于条形槽内且内侧与复位垫相接触,复位垫固定于条形槽的内壁上,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条形槽的底部且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锁舌预警机构,可以提高安全带预警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可靠汽车安全带预警器。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汽车安全带又可以称之为座椅安全带,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汽车安全带是公认的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安全装置,在车辆的装备中很多国家是强制装备安全带的,为了达到对驾驶员提示的目的,通常会在汽车安全带的锁扣位置设置有预警器,汽车在行驶的状态下,当锁舌未插入锁扣内时,预警器发出报警提示音。
然而,现有的汽车安全带预警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存在一些驾驶员为了避免预警器发出声响,会将锁舌直接插入锁扣内而不绑在胸前,存在安全隐患;(2)缺乏对安全带是否绑在胸前进行检测的预警机构。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靠汽车安全带预警器,解决了存在一些驾驶员为了避免预警器发出声响,会将锁舌直接插入锁扣内而不绑在胸前,存在安全隐患,这一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汽车安全带预警器,包括安全带和套嵌于安全带上的锁舌,所述锁舌配合使用有锁扣,所述锁扣安装于座椅的一侧,所述锁舌由外壳、插片和预警机构组成,所述外壳的表面开设有穿口,所述穿口的上沿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安全带穿插于穿口内,所述插片固定于外壳的下端且配合锁扣使用,所述外壳为两段式结构且包括壳体和穿插于壳体右上角的分离壳,所述预警机构安装于分离壳内,所述预警机构由压力条、复位垫、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蜂鸣器组成,所述压力条内嵌于条形槽内且内侧与复位垫相接触,所述复位垫固定于条形槽的内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条形槽的底部且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与蜂鸣器相连接,所述蜂鸣器安装于分离壳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壳体与分离壳的连接处对称开设有两组插入槽,所述壳体的边缘安装有两组锁紧扣,所述锁紧扣由转动盘、定位销和弹簧组成,所述转动盘的内侧通过金属杆与壳体转动连接且外侧开设有调节口,所述定位销穿插于调节口内,所述弹簧内置于调节口内,所述弹簧的外端与调节口的内壁相连接且内端与定位销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分离壳的两端加工成型有两组配合插入槽使用的插入凸块,所述分离壳的边缘还开设有两组配合定位销使用的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压力条的表面均匀内嵌有若干组滚珠,相邻两组所述滚珠等距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复位垫采用橡胶材料且内侧呈弧面结构,所述复位垫的中部厚度小于两端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对汽车安全带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在锁舌上设计有专门的预警机构,当安全带绑在驾驶员胸前时,锁舌的套口与安全带处于绷紧状态下,压力传感器受到外侧压力条的压力而感知压力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不发出报警,当安全带未绑在驾驶员胸前时,锁舌的套口与安全带处于松弛状态,压力传感器未受到外侧压力条的压力,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通常上述的检测方式,可以对安全带是否绑在驾驶员胸前达到检测的目的,从而提高预警器的预警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575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硅冶炼自动配料上料装置
- 下一篇:固元膏自动切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