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多形式互补智能三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51881.6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03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尹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D15/02;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形式 互补 智能 三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多形式互补智能三联供系统,包括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热蓄能系统和制冷系统,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热蓄能系统与光热系统通过传热介质连通,制冷系统与光伏系统电压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实现发电和产热,发的电通过逆变器将电能供给空气源系统,实现冬季采暖、夏季空调,产出的热量通过介质循环将热量储存到水箱,实现四季热水;PV/T组件可离网或并网发电,阴天或夜晚不能发电时系统自动切入市电完成以上工作来保障系统正常运转,实现最佳节能运行方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热电三联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多形式互补智能三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冷热电三联供(简称三联供),即CCHP(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是分布式能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因在能耗、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显著综合效益,近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应用。三联供系统大多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微燃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的电力供应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发电后排出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向用户供热、供冷。据测算,传统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96.7克/度,天然气发电约为500克/度,而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为33-50克/度,所以光伏发电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在有限的碳排放份额下提高三联供系统的能效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太阳能多形式互补智能三联供系统,包括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热蓄能系统和制冷系统,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所述热蓄能系统与所述光热系统通过传热介质连通,所述制冷系统与所述光伏系统电压输出端连接;
所述光伏系统包括:PV/T组件阵列和与其并联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为供电端同时并入电网;
所述光热系统包括:与所述光伏系统共用的所述PV/T组件阵列和贮热水箱,所述PV/T组件阵列和所述贮热水箱通过供水管道连通,在所述供水管道靠近所述PV/T组件的一端设有PV/T循环泵,在所述供水管道靠近所述贮热水箱的一端设有水箱循环泵;所述贮热水箱的输入端连接自来水系统;
其中,所述PV/T组件阵列包括多个并联或串联的PV/T组件。
作为改进,所述热蓄能系统包括蓄能水箱,所述蓄能水箱的接入端和/或输出端设有智能泵和第一电动三通阀,当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处于第一状态时使得所述蓄能水箱与地暖系统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的输出端设有第二电动三通阀,当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处于第一状态时使得所述空气源热泵通过传热介质与所述地暖系统连通,当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处于第二状态时使得所述空气源热泵通过传热介质与所述蓄能水箱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相互通信的云端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所述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终端数据传感器和与之通信的终端控制器和处理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双向电度表,所述双向电度表的第一端接入电网,第二端与所述太阳能多形式互补智能三联供系统并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系统的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光伏电度表后并入电网。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PV/T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实现发电和产热,发的电通过逆变器将电能供给空气源系统,实现冬季采暖、夏季空调,产出的热量通过介质循环将热量储存到水箱,实现四季热水;PV/T组件可离网或并网发电,阴天或夜晚不能发电时系统自动切入市电(若有低谷电时自动切入)完成以上工作来保障系统正常运转,同时,该系统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实现最佳节能运行方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51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荧光分析仪的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牵引车的电池过载保护结构